<!--go-->
碑,不管是幹什麼用,都由於一些實用的目的。
最早的3種碑上,都是沒有文字圖桉的。
帖,最早指書寫在帛或紙上的墨跡原作。
後來寫得優秀的墨跡難以流傳,於是把它們刻在木頭、石頭上。
可以多次拓制,這樣就把刻於木石上的這些原來的墨跡作品,及其拓本統稱為帖。
認真概括起來,碑、帖有幾方面的區別。
首先是製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沒有文字,後來為託頑金之堅以期永垂後世,在碑上增加了文字。
這時,有了變化,字跡從最初的隨意刻畫,到莊重嚴整、一絲不苟。
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記敘生平、歌功頌德,而不是傳揚書法。
所以書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
唐以前的碑,多不署書者姓名,可以看出碑是重內容而輕書寫的。
刻帖的目的是傳播書法,為書法研習者提供歷代名家法書的複製品。
所以書法的優劣,是它的選擇標準。
只要是名家的書作精品,即便是隻言片語的一張便條,也照樣收入,很少顧及內容。
其次是書體不同,碑的歷史悠久,所用書體在隋以前,都是莊重肅穆的篆、隸、楷書。
直至唐太宗御筆親灑,才開始有行書入碑。
草書刻碑,除昇天太子碑外,絕少有。
而刻帖一事始自趙宋,多數是詩文簡札,所以行、草書及小楷居多。
再就是形制的不同,碑是豎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數是長方形,也有圓頂、尖頂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