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詩詞之中好像也有花觚,不如我們再做件花觚?”
看張股太過執拗,陳文哲就特意轉移他的注意力。
只是轉眼一想,陳文哲就想到了詩作之中的花觚。
其實這很正常,汝瓷蘊藉高雅的獨特藝術魅力,引誘得諸多詩人激情難抑,由感而發,賦詩盛讚,實在是太正常了。
清代重臣高士奇在《歸田集》中談及“汝窯花觚”,言:“北宋汝窯頗彷彿之(柴氏窯),當時設窯汝州,民間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而乾隆皇帝對汝瓷更是如痴如醉,不但題詩最多,且多讓工匠鐫刻於汝瓷器底。
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
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
粉翠胎金潔,華腴生暗滋。
旨彈聲戛玉,須插好花枝。
這首詩出自高士奇的《歸田集》,一首詩,就把一件汝窯花觚的美麗,描述的淋漓盡致。
這一次陳文哲著重教張股宋代花觚的製作,而這一點可不容易,因為宋代花觚著重器型,復古風濃郁。
相比元明清的花觚,明代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間是鼓腹,下部是鳳尾。
早期的花觚除了陳設用之外,民間多用於插花及佈置廳堂。
因為作用不同,所以器型也有所不同。
這個時候,仿製就要特別小心。
當然,這些東西仿製的多了,也沒什麼意思,陳文哲就是一個朝代仿製了那麼兩三件。
到時候給武三一件,剩下的他收藏,或者放進一念堂賣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