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6

熱門小說推薦

其他人看到他蒼白的臉色,和額頭的汗珠,還以為是終於完成任務,如釋重負。

下一位演員也沒做好被採訪準備,以一副驚訝表情望著剛才回答完的陶清。

如果攝像師擴大拍攝鏡頭,就會發現,但凡是能聽得到陶清回答的人——其中很多不乏和他結交,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的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但是不少人旋即又說服了自己,大概是這次陶清提前做功課很認真吧,演員趕緊讓表情恢復正常,繼續接受採訪。

這條影片被省媒新媒體制作釋出在微博上,機關微博一開始轉發寥寥,是先被營銷號盜鏈,轉發出圈後,大部隊才回來找原博,最後有幾萬,成為這個省委媒體號的微博轉發之最。

陶清是個小流量,在出圈的微博轉發中,佔最多的是路人,當然,也少不了一些粉黑言論。

黑子癲狂嘲笑了一通陶清的前科,轉發裡譏諷:“陶豬這回居然要給自己槽文化人路線,真的是陶豬要上樹——要上樹——!”

“陶瓷”們則發了一串串的愛心小泡泡,在廣場上刷#陶清廣積王子,相信你走得進去#的話題,留言:哥哥背書很辛苦吧。那麼努力認真,好感動!好哥哥加油!

蘇尋擔心的粉絲接受不了的情況並沒有發生,誰不希望自家偶像上進呢?雖然比起陶清平時路線來說,差別很大,正因如此才增添了新鮮感。有愛粉絲甚至畫了張“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同人圖,來無條件支援他們偶像。

至於轉發影片的大多路人,和當時在剪彩儀式現場的人員,感想並無太多區別——

——陶清這回功課做得挺認真。要轉型了嗎?想洗白嗎?還打了個預防針“我淺薄的見解”,聽起來真是自謙和鄭重。

不過,大部分人把這歸功於《歸寧皇后》劇組,畢竟是地方獻禮性質影片,是要宣傳省歷史文化的,對演員要求當然比較嚴。

陶清不但沒掉粉,還漲了一些。有些善良的路人,還給陶清貼上了好好配合宣傳,認真琢磨角色的小鮮肉標籤。

不過,也有路人覺得他背文言文,是刻意譁眾取寵,少不了一頓譏諷,但那並不佔轉發流量的重心。

與粉黑愛恨都不同,《歸寧皇后》的編劇自然也看到省委新媒體的採訪影片,看完之後,她發出了一聲慘叫聲,嚇得她家的貓一個激靈縮在牆角發抖。

在拋開所有成見的基礎上,僅針對內容,編劇內心:我彷彿編了個假劇,想哭——

作者有話要說: “政者正也”是《論語》裡的,《六言》並不存在,這裡面半白不白的詩、詞、賦、文、論,基本都是引用、化用或者亂用,※標明的都是這樣的加工產物。非真實歷史背景,不考據,看個樂呵的小白故事而已。

第5章 編劇內心是崩潰的

《歸寧皇后》的編劇內心:

——這電影主要是省廳指示拍攝,但也有一點資本注入,不能完全不考慮市場票房。廣積王子,一個出場不到二十分鐘的角色,寫成臉譜化的真善美小王爺,華麗救了香昌就領盒飯。只要天勝和香昌的歷史人設大致不崩,其他角色礙於製作成本和宣發效果,需要為藝術效果閹割,不能完全按歷史走的。

再說,廣積王子在歷史上的人設就很模糊,詩作和文論裡幾句憂國憂民,誰知道是不是應制寫的?最重要的是——和天勝皇帝撞了。所以編劇本來打算,僅從他的年齡和成長環境,突出一個純善又深情的人設塑造。還可以加個單箭頭香昌皇后的三角噱頭。在省廳的A省影視公司和其他私人影視公司各自訴求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可是陶清那樣的理解,顯然是放大了廣積王子的上位者情懷。

宣發方真是的,明明把劇本都提前給他們看了,為什麼還是給陶清灌輸那個方向廣積王子的人設。不知道是宣發部門裡的誰和陶清接洽的,搞不好是極端歷史粉,什麼‘遺穗蕩盡,天寒歲暮’,她都不知道出處,一查居然是墓誌銘上的玩意,這都叮囑陶清背出來了,宣發方里有人搞事情啊。

第一版劇本都寫好了。難道要大改嗎?把《玉黍離》,《六言》的內容加進去,整個電影的結構,線索,大都要重來……如果廣積王子要走救苦救民的寡淡路線,和天勝皇帝撞了,就要給他編寫新的劇情。寫什麼呢?

編劇只好抑制住內心奔騰的草泥馬,認命地重新去翻材料。愁得頭髮抓下來一大把。

《玉黍離》後記,廣積王子赤腳踏進莊稼地,發現稻穗下面的土是紅的,掘開有死屍。

能過審嗎?而且這種風格,適合偶像派演嗎?陶清那種演技,效果出來會很尬吧。

但,要是不走偶像路線,搞不好一點水花都沒有。不止粉絲興趣缺缺,投資方也有人會不高興吧,就算是省廳更看重社會效益,私人投資的錢砸下去,也希望聽到個水花響……不然為什麼要找陶清這種沒演技的小鮮肉參加?第一版劇情,她自以為平衡點找得還是挺好。

但是無論編劇怎麼說服自己保留深情忠犬備胎三角戀的廣積王子設定,腦海裡始終擺脫不去陶清那句“以我淺薄的見解,很有壓力……”?她覺得內心某個早已冰封的角落在觸動,甚至會融化出疼痛的,被拋棄了很久的東西……

編劇一宿沒睡,吐血咬牙改了個二稿大綱,發給主創團隊討論。

這版大綱裡,廣積王子沒有三角戀了,凸顯了他在天勝皇帝身邊左右手的作用。天勝皇帝麾下不缺文臣武將,所以廣積王子的作用是——提醒他實施仁政。

這個比田間掘屍好演,希望陶清演得住,在天勝身邊當一個善良的花瓶。

這版大綱出乎意料,比第一版更得省廳認可,並且壓下了私人投資方的反對意見,讓編劇細化。

編劇看到細化方案要求裡那句“儘量貼合曆史”,兩眼一翻,顫巍巍噴出一口老血。

這段故事的歷史和演義相差實在太多了,她要找外援……

蘇尋在陶清房間找到了手機,三四個未接電話,都是自己打的。但此刻蘇尋已經不計較這事,他心花怒放地捧著智慧機翻微博。陶清的微博是他在打理,肉眼可見那條轉發出圈的省媒體發的採訪影片,給陶清漲了不少粉。

“陶哥,你去不去微博上面親自翻牌?”

蘇尋美滋滋,看那些褒獎評論裡,最讓蘇尋感到開心的,是華大歷史系出身的博主,點評了陶清對廣積王子的理解,從來高貴的學院派這回用了“認真”兩個字來評價。這對於“沉默就是學院派最大的寬容”的一貫吐槽路線來說,委實難得。

轉發裡補充:“最可貴的還是態度,慎重代表心懷敬畏,哪怕他的演技糟糕,起碼錶現出了對歷史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