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雁門關城牆上,三十八歲的張士貴迎風而立,遠遠眺望漸行漸近的長隊,有騎兵來回賓士,有老弱乘坐馬車,有男女相互扶持。
“邯鄲王確有仁心,但如此手段……洞察人心,芮國公敗的不冤。”張士貴給出了一個很難說是褒獎還是批駁的評價。
身旁的張公瑾咳嗽兩聲,對此沒發表什麼意見……其實的確如此,用這種手段最直接的不是收攏民心,而是收攏軍心。
經過此事,留在馬邑的苑君璋舊部還不太好說,畢竟孤懸塞外,但移駐崞縣的千餘騎兵以及調撥軍屯的舊部來說,這是能安其心的義舉……手掌四州之地,身為郡王,親自北上相迎。
但張士貴對這種很難說是正統的手段,似乎並不太喜歡,他為人處世,方正而嚴,就算面對十倍之敵,也會選擇堂堂正正一戰,而不會使其他陰詭手段。
張公瑾性情要圓滑的多,想了想低聲提醒道:“武安兄,邯鄲王處事公正,不偏不倚,臨行前殿下可有囑託?”
張公瑾這幾日忙的不行,馬邑那邊裁撤計程車卒正在行軍屯,田畝倒是準備好了,但各種農具、耕牛、種子都是煩心事,他是受到李善召喚才剛剛趕到雁門關,恰巧張士貴也到了。
張士貴猶豫了下,低聲道:“殿下提及,只慮國事……”
“那就是了。”張公瑾咳嗽兩聲,“邯鄲王雖尚未加冠,又有懷仁舉義之名,但畢竟年少,若是不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