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明朝的許多‘祖宗之法’其實都帶有極強烈的‘朱元璋’色彩,從而具有不可替代性,而當作為祖制被繼承下來時,大多數時候都是徒有其‘形’,而內卻乏其‘神’。
早朝就是如此,它也經歷了蛻變。其實朱元璋晚年對於早朝也是比較隨意的,甚至於右順門、西宮都舉行過早朝。到了永明帝的時代,早朝又經歷了比較大調整,而這次調整,相對來說更具有‘人性’,好比日常的早朝,就是每五日休息兩日,如遇惡劣天氣則免。
不僅如此,時間和程式也做了調整,常朝則更注重奏事,又沿用了唐制的‘常參’制,朝廷官並非需要一體見君,而是依據品秩及重要程度分為了‘日參’、‘九參’、‘四時參’以及‘朔、望’而已。像兵部協理戎政遇開操日,戶部總督倉場、禮部提督四夷館等,都免於早朝。
因為形式簡化,所以時間也較之以往後延了半個時辰,不用‘雞鳴而起,昧爽而朝’,這確實是上朝百官的福音。還有一點比較有人性的是,又恢復了賜食,什麼立春餅子、元宵湯圓、端午粽子、重陽糕、臘八面等,俱光祿寺先期上聞,至早朝後覆奏,朝罷賜食。
諸如這一切的變化,都是為了早朝更具有實質性作用,那就是奏事。奏事也非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早朝上說,而是做了相應的規定,哪些是可以早朝來奏,哪些事無需經過早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