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龍並不存在。這是寫在異獸學課本上的內容。
儘管它是華夏文明之象徵,從上古伏羲時期傳承至今,但有史可考以來,從來沒有過真龍的目擊記錄。
歷代修士在各地發掘出來的、疑似龍的遺蛻,
如鱗片、鹿角、龍鬚、龍鬣等,都被證明是其他異獸的身體部位。
因此前隋時期的學宮,就做出判斷,認為龍並不真實存在,而是遠古時期,各氏族圖騰相互兼併、融合的產物,隨著時代發展漸漸變成帝王的符瑞。
當然,這只是學宮的看法,並不妨礙民間依舊崇拜著龍的圖騰。
“學宮的主流觀點,仍是龍並不存在。不過,在這個理念之下,也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
百獸學博士張諒微笑道:“有的博士從金石學的角度出發,認為龍在甲骨契文的書寫方法,和【電】、【雷】很像,保留了閃電的彎曲形狀,又將代表雷聲的符號,放在彎曲線條的終端,代表龍的口部。龍口向下,表示雨從龍口中傾瀉而下。
契文是距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當時的人們對於龍的認知肯定比我們更接近本源。
也許龍是一種棲息在雲端之上的異獸,與雷電同源,沒有實體,只在特殊情況下才能被人觀測到。
因此才有契文的寫法,後世才沒有找到任何龍的遺蛻。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龍曾經存在過,殷商時期還曾與人共居,只是隨著氣候變化,中原不再適宜其居住,所以舉族搬遷到無盡海之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