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且說在座各人神色各異,任辰只見其“龍”,李際遇只見其“李”,張鼎只見其“張”,馬道長只見其“順”。只有申靖邦懵懵懂懂,不解其意;只有張順氣鬱於胸心憂天下,哪怕平時習慣不動聲色,他這次也破了功。
原來這張鼎聽到“有人帶長弓”時,解出一個張字來,李際遇聽到“十八孩兒入京城”,解出一個李字來,各自覺得自己當有所應。
而那任辰聽到“方知順天有真龍”的時候,心想:天干地支之中,壬辰便是龍也,壬辰與任辰同音,最後兩句應解為:有十八個小將攻破了京師,大家才知道順天府有我任辰這個真龍天子。
於是任辰便說道:“其實我覺得,這個詩歌應當著落在天干地支上面來解。”
“天干地支?可是紀年?這詩歌裡哪裡有紀年?八隻牛,這牛年?哦,這個不用解了,已經解出來了。那麼木猴嗎?甲為木,申為猴,這是甲申年?”陳金斗驚訝的說道。
眾人聽了一愣,紛紛稱讚任莊主解得對,只把任莊主憋的心裡難受:哎呦,你們就沒人能解一下龍字嗎?這甲申年是什麼鬼?
張順一聽,心中大駭。他雖然不懂什麼天干地支,奈何他記得上一世有個人寫了篇文章,叫做《甲申三百年祭》,好像是祭祀明朝的。張順不知道明朝到底是哪一年滅亡的,但是正好知道這個“甲申”。本來他作為唯物主義者,對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敬而遠之。這時候也不由產生了動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