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35

熱門小說推薦

除了二房一家人, 沒人知道當天晚上,在晏長習夫婦倆的屋子裡,一家人都說了些什麼。

反正不知道是那天晚上談話的功效,還是兒子能夠唸書給了夫妻倆信心和動力, 現在非農忙的時候, 不然家裡人幹活攢的錢, 也不是全部都上交的了。

比如說李秋月和晏梅花她們姐妹三打絡子,打了十個報八個,這麼一來就多了兩個絡子的工錢, 而晏長習去接零工,也偶爾藉口肚子餓買了包子饅頭之類的, 每次都扣下一文兩文的, 次數一多, 二房手上總算也有了那麼一點錢, 不至於有時候閨女想要買一根紅頭繩, 一朵絹布的頭花都得和晏老太太拿錢了。

擱以前, 鼓動爹孃做這樣的事, 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二房的這個舉動, 晏老頭和晏江氏未必不知道, 可是他們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錯過去了, 比起大房能夠自行處理的五百文,二房這麼做, 已經算是很委屈了。

當初他們不反抗, 老兩口也就沒提這件事, 現在二房會這麼做,說明他們心裡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了,過度的壓制只會引起他們更大的反抗意識。

晏老頭和晏老太精著呢,他們知道等自己年紀大了,想要養老還是得孝順老實的老二一家來,因此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真把這孩子逼的不孝了,因此這並不算太過分的行為,兩個老人問也沒問,就當作不知道。

晏褚比原身更順利的念上了書,要知道,在上一世,原身並沒有在當天表現出自己岀眾的唸書天賦,為了能讓弟弟唸書,晏梅花幾乎是和姑姑晏牡丹以及大伯一家撕破臉的狀態。

要不是晏長學還顧忌著點名聲,知道晏梅花要是不管不顧出去唸叨他們一家是多麼欺負他們二房的,原身也念不了書。

不過即便那一次原身和晏祹一樣都在第二年成了族學的新生,晏家二房的日子卻越發難過了,尤其是二姐晏梅花,得罪了大伯和小姑,連帶著晏老頭和晏老太太也有一種被孫女冒犯了權威的氣憤,到後來說婆家的時候,晏梅花嫁的並不是很好。

她嫁的那個男人家裡有些浮財,給的彩禮也高,可是那個男人是個面上老實憨厚,背地裡打老婆的,晏梅花的日子難過,直到原身考上了秀才,那個男人才不敢過分打她,可是小打小鬧,還是免不了的。

按理原身是最該幫這個親大姐的人,可是他覺得有一個和離的姐姐名聲不好聽,功成名就後給了晏梅花不少銀子,卻哀求她為了他的名聲著想,和姐夫好好過日子。

從那次以後,晏梅花無論日子過的再艱難,也沒有上過晏家的門,那個弟弟,她就當他在說出那段話的時候死了。

這一世不一樣了,晏老頭等人從晏褚的身上看到了潛力,對於讓他念書這件事也不再那麼抗拒,而上一世為了弟弟能唸書說的那些威脅的話,這一次晏梅花也沒說出口,在晏家老兩口的眼裡,她還是他們幾個孫女中最喜歡的那一個。

一晃眼,四年時間過去了,晏褚六歲上的書塾,現在他也已經九歲了。

這些日子,家裡白天進進出出許多陌生人,多數都是附近村鎮的媒人,不是給晏春花和晏梅花說親的,就是幫其他人家的閨女,探晏家大房的口風的。

晏褍今年也已經十七了,這些年,他參加院試屢試不第,一直止步童生的身份,但是他還年輕,二三十歲才考上秀才的大有人在,當初他能以九歲稚齡成為童生,就意味著他有讀書的天賦,不少人都願意賭他的未來。

再者而言,晏家有幾十畝良田,晏褍作為長房長子,將來分家,這裡大半的田產都該是他的,怎麼樣,日子過的都能比一般農家來的好,因此不少人家的姑娘都願意嫁到晏家來,不過那些姑娘,晏家人多數都是看不上的。

“娘,我覺得那黃秀才家的閨女不錯,模樣白淨,脾性賢淑溫婉,又是秀才的女兒,也不怕和褍兒說不上話。”

劉福春拿著一張紅紙單子朝晏江氏說到,這是這些日子那麼多相看的姑娘裡面,她唯一滿意的一個。

不過說多滿意,那也沒有,在劉福春看來,自家兒子懷才不遇,全是閱卷官員沒眼光,不然憑她兒子的才華,早就考上舉人了,狀元也不在話下,就是公主他也配得。

只是現在晏褍還只是個童生,偏偏年級上也到了成親的年紀了,農家姑娘她看不上,知府知縣家的小姐看不上他,退而求其次,劉福春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那些有意向和晏家結親的姑娘裡最出色的秀才家的小娘子了。

“黃秀才家的姑娘確實好,可是那家要的彩禮太高,足足三十兩,都夠在鎮上買一間小院子了,他家的姑娘再好,還是金子打的不成。”

晏江氏搖了搖頭,她疼大孫子,可是確實不認為娶個媳婦有必要花那麼多銀錢,女人嘛,能生孩子不久成了,只要不是太磕磣,性子古怪就成了。

“娘,我這可不單單只是看中了那個姑娘,我更看重的是黃秀才。”

劉福春早就猜到了老太太可能會有的反應,她湊到老太太耳邊悄悄嘀咕了一段話,老太太的臉色欣喜糾結交纏,好半響,她才開口。

“孩子他三堂叔也是秀才,要真有竅門,他會不告訴咱們?”

晏老太太覺得兒媳婦這話太不靠譜,考試要真有啥捷徑,那全晉朝不都是秀才了嘛,再說了,黃秀才要是真有那個教書的本事,也不會到現在幾乎是賣女兒求財到地步了。

“娘,你想想,孩兒他三堂叔家可是嫡支,人家巴不得咱們旁支都不出息,好仰仗他的鼻息過日子,你仔細想想,這麼多年,是不是主枝出秀才舉人的機率最高?那就說明這考試,確實有捷徑啊。”

劉福春讓老太太自己琢磨,晏家出的那麼多秀才舉人,有多少都是當時的嫡支。

晏江氏思索了一翻,似乎是這麼回事,可是仔細想想,那也是因為只有當時的主支才有那個精力財力培養家中子嗣啊,一般農家,能有多少錢供多少個孩子?

“咱們家和族長那邊早就隔了好幾房的遠親了,那樣的訊息,人家不見得會告訴我們,可黃秀才不一樣,如果褍兒成了他女婿,他還能把這樣重要的事情瞞著他半兒?三十兩買一個媳婦加一個秀才的名號,這買賣不虧。”

劉福春的話很誘惑也很讓人動心,家中能出一個秀才,可是他們日思夜想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