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75章:蘇亦關於“數字卦”的名場面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研討會一開就是十天。

每天不變的主體,就是學術報告。

而且,都是在同一個會議上,也沒有什麼分會場。

實際上,也沒必要。

與會人員,就六十多個,也不算太多,發言者在主席臺上講,大家在下面聽,還要設定分會場,那就沒多少人了。

沒有PPT時代的學術報告,誰要做報告都需要大量書寫,又因為是古文字的研究,還需要準備文字拓片,也算是圖文並茂,這也造成一個結果,就是每一個學者花費的時間都比較長,再加上提問討論環節,分攤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時間就更長了。

也造成一天的時間,做報告的學者,並沒有多少人,難怪整個研討會安排了差不多十天的時間。

與會三巨頭,於省吾、張政烺、胡厚宣三位先生,他們的報告都放在第一天。

跟於張兩位先生一樣,胡厚宣先生也是考釋文字,不過並非考釋銅器銘文,而是做甲骨文單字考釋。

因為跟自己的研究方向偏離太多,蘇亦聽的一知半解,暫缺不表。

實際上,甲骨文單字考釋的學者,也不只有胡老,裘錫圭先生也寫了一篇《說“弜”》。

裘先生的文章是這樣切入主題的。

「甲骨卜辭裡常見“弜”字,前人不得其解。1940年張宗騫發表《卜辭弜弗通用考》(《燕京學報》28期),指出卜辭“弜”字多用否定詞。這是很重要的發現。但是他因“弜”、“弗”音近就斷定二字通用,事實上這兩個字的用法是有區別的。“弗”與“不”相近,“弜”則與“勿”相近。陳夢家在《殷墟卜辭綜述》裡曾指出“弜弗通用”有問題,不過他認為“弜”在卜辭的否定詞裡應該“屬於‘不“‘弗“一組”(128頁),仍然與事實不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