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
我這一生,破除的“惑”比較多。
不少看起來似乎很難破除的“惑”,也都被我一一破除了,使周圍的朋友非常吃驚。
但是,取得如此成績,並不全是個人的努力。仔細回想,在早期,有兩個強大的客觀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乾淨的童年,二是骯髒的災難。
先說童年。
我有一個切身體會:一個人,如果在窮鄉僻壤度過童年,很可能是一種幸運,因為這會讓他從起點上領略最樸素的真實,為正覺留下種子。所謂正覺,就是未染虛誑的簡明直覺。因此,這些正覺的種子,正是我畢生破“惑”的深層原因,也是我後來接受大藝術、大哲學的基點。
舉些例子吧。
我們村裡,對生死之界看得相當平易。
村子裡幾乎沒有人去過縣城,平日都在田裡農作,比較正規的外出就是進山掃墓。
田裡,勞累而平庸;山間,美麗而神奇。因此,進山便是村人的樂事。到得長輩墳墓跟前,總是以墓邊草樹的長勢與長輩開玩笑。“爺爺,今年您有點兒偷懶了,這楊梅比不上外公那邊”;“叔叔,您的幾棵松樹長勢不錯,累著了吧?”……
村裡哪位老人去世了,必然全村恭送進山,就像現在城裡人送別一位退休職工,沒有太多傷感。孩子們更是在送葬隊伍的前後蹦跳戲耍,採花摘果,一片歡快。孩子們從小就相信,只有我們的笑聲,才能讓長眠的老人心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