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這麼多電影人願意參加這一次的青影節,其中有很大一個考量,就是秦硯的加盟讓青影節備受關注,他們作為評委也可以藉藉東風。
秦硯現在的話明顯讓他們都心動了。
當然秦硯也會從講大道理。平時都是這些電影人說大道理唬人,結果現在被秦硯唬得暈頭轉向。
“作為評委,我們有義務去解釋獲獎作品,也有義務讓每一部電影得到公正的評判,我們需要給出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理由。”
“否則青年電影節以後如何能夠吸引更多人的人來參加?如何讓市場認可青影節的獎項呢?”
“而且想要讓文藝片在國內的受眾增加,你們就必須要去引領觀眾的審美,改變觀眾們的認知。”
就如同哲學家密爾曾經說過:高階的審美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學習才能夠獲得。
“不要抱怨為什麼文藝片沒有市場,因為國內的觀眾根本就沒有渠道去了解電影藝術。”
“這一次青影節評選如此轟轟烈烈,不抓住這個機會,難道我們就等著觀眾莫名其妙喜歡上文藝片嗎?”
在秦硯的瘋狂勸說之下,評委們總算是點頭答應。
秦硯對影評的要求很高,你作為評委必須要展現出自己的專業性,從電影各個方面的角度去論證。
而且還要通俗易懂,要形象、要舉例、要對比。
最後每一份影評的都上千字,而且每一個評委都寫了10來份這樣的影評。
這可是相當大的工作量,這些評委如果願意在報刊上發表影評,他們好歹有報酬,這一次秦硯沒有給他們任何直接的回報。
當然秦硯也的確做到了他的承諾,那就是讓更多人瞭解到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評委們,知道他們在電影上所取得的成就。
之前“水滴”影片和“怪味豆”都為青影節開闢了專欄頁面,最後的結果公佈也是全網公佈。
秦硯還讓兩個網站相互關聯,每一個觀眾能夠在最後的獲獎頁面檢視到評委們的影評。
而且這些影評都是公開發表的個人言論,允許進行評論和回覆、支援與反對。
你對最後的評委結果有意見?
可以,請你先閱讀評委意見,再做評價。
但在看到這些專業人士的解釋之後,觀眾們才發現原來電影的每一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目的。
並不是評委說的就一定正確,但起碼有了可以瞭解評委想法的渠道。
而且這次邀請的評委可都是些業內的行家,他們在舉例的時候可以說是旁徵博引。
因為年輕電影人在創作電影的時候,都無法擺脫知名電影的影響。
大量電影的類比可以讓影評更具有說服性,同時秦硯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
但凡是在影評中提及的電影,如果“水滴“影片擁有版權,都會在影評中做一個超連結。
如果觀眾因為影評而對電影產生興趣,就可以輕鬆的透過超連結轉到相應的播放網頁面去購買電影。
剛剛影評正在誇獎某一部電影有多麼的深邃、有趣,閱讀者正在好奇的時候,一個連結、一塊五毛就能購買正版播放權,自然會有人心動。
這給水滴影片上不少經典的老電影,帶來了一波流量。
當然最重要另外一個獲利者還是“怪味豆”。
這屆青影節受到了各方的關注,這些影評在發表的第一時間,就有大量的閱讀者。
從影評文字中感受到這些評委是認真評論電影,而且都是讜言嘉論,透過評論喜歡上影評人,評委的身份自然也受到關注。
影評們在“怪味豆”上的關注者瞬間達到幾千,朝著五位數一路狂奔,這在2007年已經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而且媒體也懂得跟隨熱點,獲獎作品聊完了,現在就來聊評委們。
評委們曾經參演、導演的作品都被人拿出來評價。
而且本來就有好幾個導演、演員都是長期從事文藝工作,這一次的曝光對於他們來說彌足珍貴。
這一下不僅僅是這些評委們,國內的其他電影人也意識到了“怪味豆”的潛在價值,他們太清楚曝光對電影而言有多麼的重要。
他們錯過了這一次青影節,他們能夠做的補救措施,就是立刻在怪味豆上註冊賬號、發表影評。
他們都希望透過“怪味豆”獲得更多的關注。
評委們是直接的受益者,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怪味豆”才是這一次背後最大的贏家。
沒有花錢,便讓這麼多的電影工作者入駐平臺。雖然導演不多,但是演員可不少。
而且無論這些賬號是不是本人親自打理,但他們發表的影評都必須要高質量,才能吸引豆友。
這讓原本有些乏味的“怪味豆”充滿了生機,也奠定了“怪味豆”在國內電影領域第一平臺的地位。
如果這個時候秦硯開始利用怪味豆去宣傳電影,電影製作、發行方肯定都是捧著錢上門。
但是秦硯絕對不會做這種殺雞取卵的事情。
只要“怪味豆”能夠堅守自己獨立評審的一天,能夠保證它的公平性,能夠讓更多的普通人成為電影愛好者,那它帶來的收益就是無窮無盡的。
當然,這只是普通人獲知電影節提名的一個渠道。秦硯和主辦方還舉辦了一個特別盛大的頒獎典禮。
這一次頒獎典禮就在平城電影學院內舉行,秦硯親自邀請了很多業內知名的導演和演員。
華人影帝,出演《地球要塞》男一號的陳令鋒;學校的李德天老師們;華影等國內影視公司的高層;港城的動作指導袁八爺……
謝北楊、奚芊芊他們就不說了,秦硯甚至讓奚芊芊把王德明導演都請來了。
最後秦硯又和平影一起出面,把平影畢業的大佬們也請了一通。
當公佈這次的嘉賓名單的時候,整個影視圈都震驚了。
你確定這是往年根本不受重視的青影節?而不是華語三大電影節的頒獎典禮嗎?
而且業內也很好奇,秦硯平時並不喜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怎麼這一次一反常態,邀請這麼多業內人士。
秦硯的想法一直沒有變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