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234

熱門小說推薦

的觀眾還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觀眾們,只要節目效果好看,他們都不介意。

在《藝術之旅》開播之前,導播就興奮地對節目導演說道:“導演,收視率已經過4%了。”

對於地方電視臺而言,4%已經是一個可望而不及的甜文數字。對於《藝術之旅》來說這也是今年的峰值。

導演知道這一期的劇情有多麼爆炸,他說道:“不要急,你等著看吧。”

“《藝術之旅》,人生之路。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劉曉明。”

劉曉明是一名特別端莊的中年男子,他用標準的微笑說道:“今天我們邀請了兩位很特殊的嘉賓,一位嘉賓是我們華國電影電視特效的創始人,李德天老師。另外一位則是我們新一代導演代表,秦硯導演。”

《藝術之旅》的現場也有大量的觀眾,所以在說出了二人的名字之後,現場便開始瘋狂鼓掌。

主持人繼續對二人進行介紹。

“李德天老師曾經編寫《國內特效史》,入選國家21世紀大學教材,被國家圖書館收藏,甚至被燈塔國多所大學列為參考書目,是一本兼具美學與歷史學的書籍……”

“秦硯導演則是……”

只要是搞學術的人,都知道《國內特效史》所獲得的各種成就代表著什麼,只要有這麼一部書,留名青史兩百年不成問題。

而這也是李德天一生成就的縮影,因為他就是歷史。

只能說國家電視臺就是國家電視臺,起碼劉曉明介紹兩名嘉賓的時候,鼓掌的音量幾乎不相上下。

要知道單論粉絲數量、年輕人瞭解的程度,明顯是秦硯碾壓勝利。

而在場看過《國內特效史》的觀眾屈指可數,知道李德天成就的同樣寥寥無幾。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的歡呼聲還不相上下,起碼錶達了對於李德天這位老前輩的尊重。

因為這一次節目的主題是“跨代對話”,所以說秦硯和李德天就坐在兩邊的沙發上,而劉曉明作為主持人則坐在中間。

秦硯和李德天所坐的位置就有一種對立的感覺。一左一右,雙方見了面也僅僅是點頭之交,看起來氣氛就不怎麼對付。

在簡單的介紹後,劉曉明先是很官方說道:

“兩位都是對於特效電影特別瞭解的工作者,能不能和大家聊一聊特效電影到底是什麼?”

這個時候螢幕之上先後放了兩段特效剪輯,其中有一段由李德天在介紹,他們以前拍攝電影、製作特效所用的各種道具。

比如說像乾冰機的雲霧效果、真實炸藥的爆炸、塑膠製作岩石、血液道具等等。觀眾們這才明白,原來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特效,竟然如此的複雜。

特效可不僅僅是使用電腦技術,只要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都可以被“影視特效”。

甚至觀眾們在看到這些錄影的時候,立刻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所看到過的各種電影、電視劇,《西遊記》、《天龍八部》、《蜀山傳》等等,一一浮上心頭。

李德天有些語重心長的說道:“我們當年做特效是一件相當艱苦的事情。沒有那麼任何的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全部靠自己的想象力去解決問題。”

“有的時候睡覺都在想某一個畫面該如何實現,而且還要節省經費。”

“當年拍電影投資本來就不高,很多時候連演員的工資都沒有辦法保障,用於道具、特效方面的資金就更少。”

看到這些的時候,螢幕之前的朱夢薇和王曉敏這一對母女也在感嘆國內特效的不容易。

她們倆看過太多國內的電影、電視劇了,聽李德天這麼一說,瞬間有了不少了解和感悟。

介紹完了以前的特效製作後,劉曉明立刻讓秦硯進行介紹。

秦硯也不含糊,講起特效製作,頭頭是道。《藝術之旅》又播了一段現代意義上的特效製作,包括綠幕特效、電腦特效、表情捕捉等等。

而秦硯則會在一旁用冷靜客觀的聲音給大家解釋這些特效的特點、技術、價格、前景等等。

秦硯和李德天的風格明顯不同,他會直接的說這些特效如何製作,用到什麼樣的軟體,哪些公司擁有相應的技術。

如果說李德天的介紹是對包含深情的歷史長嘆,那麼秦硯的介紹則更加像全面詳實但是不帶主觀情緒的教科書。

劉曉明笑著說了一句:“秦硯導演,現代電影的特效製作特別昂貴對吧?”

秦硯點了點頭說道:“的確是這樣的,因為現代電影的演員、劇本都已經相當成熟,電影想要吸引觀眾的情緒,最直接和簡單的辦法就是在畫面上下功夫。這些都是特效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

接著秦硯又舉列了很多現在意義上的大片,他們的特效是如何製作,又為什麼能夠吸引觀眾。

秦硯沒有絲毫的顧忌,直接拿自己最近的電影《地球要塞》舉例,當然也會用提到像《駭客帝國》、《哈利波特》、《指環王》這些全球知名的特效電影。

可是觀眾聽了秦硯的介紹後,多少有些不舒服。

剛才李德天的介紹能夠讓觀眾們回想起自己以前看過的各種經典影視作品,而在秦硯的例子中,幾乎看不到華語電影的存在。

每個觀眾都有些不服氣:難道華語電影除了你的《地球要塞》,就沒有特效方面能夠入你眼的作品了嗎?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李德天和秦硯之間的對立感更加明顯,所有人彷彿看見他們兩人中間隔著一條名為“時代”的河流,無法理解彼此,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裡。

劉曉明作為主持人反覆還不嫌事兒大,他問了一個很直白的問題:“那李德天老師,你是否瞭解秦硯他所說的這些的特效製作方式呢?你有什麼看法。”

李德天很坦然的聊了聊搖頭,說到:

“從2000年後,我就沒有參與過電影特效的製作了,一直在忙著整理《國內特效史》。”

“我們當年哪裡接觸過這些正規的訓練,全部靠自己摸索。他說的很多詞兒我也僅僅是聽說過學習過。現在的特效電影,已經沒有我可以做的工作了。”

言語之間有無盡的落寞,當年無數電影以請到李德天負責特效製作為榮,然而現在李德天已經很久沒有活可以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