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北楊突然想到了,最近在網上看到的留言,他對秦硯說道:
“對了,影迷們都希望我們更新一些對於國產電影的介紹,我們要不要寫一些關於國產電影的影評?”
謝北楊已經在網上連續寫了10多篇影評了,但都是國外電影,甚至已經有人開始給謝北楊和秦硯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扒拉了一口飯,秦硯沒有任何的猶豫,顯然他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
“你還是先寫國外的影評。如果網上的呼聲實在太強了,那你就寫一些老電影。最好在80年之前的點電影,至於95年之後的電影絕對不要碰。”
秦硯不是認為國產電影不好,只不過他考慮的問題很現實。
首先是他現在需要給謝北楊和自己樹立起一個“學者型導演”和“學者型演員”的形象。
這種塑造也並不是欺騙,畢竟謝北楊和秦硯在電影上的積累,絕對是最頂尖的。
而想要進行塑造這種形象,國外電影無疑是他們的首選。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現在的華國,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國外的文化是先進、自由的,而華文化是落後、封建的。
在電影領域,每個人都在追逐著奧斯卡和三大獎項,始終認為華語電影充滿了一股粗製濫造的氣味。
這的確和電影工業發展水平有關係,但更多還是不自信罷了。
秦硯想要華語電影發展得更好,並且已經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
但他可不是楞頭青,不會直接就衝上大喊“華語電影天下第一”、“華語電影宇宙無敵”,他只能徐徐圖之。
目前正在樹立“怪味豆”高階與專業的形象,秦硯只能選擇主要宣傳外國電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別現實的原因。
影評這件事,秦硯和謝北楊一直在努力做到客觀與專業。電影拍得好就是好、差就是差,這和導演是誰、演員是誰,沒有任何的關係。
哪怕是奧斯卡的影后、影帝拍出爛片,秦硯和謝北楊也敢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們的問題。
你罵外國人可以,但是你要罵國人,那就會犯錯。
網友們其實很期待看秦硯和謝北楊罵國產電影,但華語電影圈卻不允許。
尤其是他們兩人都才剛剛20出頭,但凡他們敢罵那些四、五十歲知名的演員、導演。
在這個特別重視輩分的圈子中,那些迂腐不知變通的電影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把秦硯和謝北楊淹死。
秦硯當然不會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至於那些80年前的電影,秦硯知道那些演員和導演上了年紀之後,反而對名利看得越來越開。
尤其這些年電影技術就發展這麼快,秦硯他們完全可以討論當年的電影技術、拍攝條件,這些絕對不會犯錯的命題。
這樣就不會觸及到某些不可言說而卻默默遵守的規則。
謝北楊想了想說道:“我希望如果哪天我表演得不好,我能聽見可觀的批評聲音。”
看著知世故而不世故的謝北楊,秦硯欣慰地說道:
“我們現在不就在做這件事嗎?”
作者有話要說: 【補償的小劇場】
記者某枝問:請問各位大佬,人生中是否有什麼很後悔的事情?
秦導和小北楊苦思冥想ING。
謝楠大舅子衝進新聞釋出會:我有!我當年為什麼要把我們家小北楊和秦導這個老狐狸捆綁在一起!
謝楠大舅子哭得梨花帶雨。
062報復
謝北楊當天晚上便把自己和秦硯關於《一級恐懼》的影評, 先後發在了“怪味豆”網站上。
在輸入影評的時候,謝北楊有意識把他們兩個人的影評進行內容上的區分。他著重表演,秦硯著重拍攝, 如果一歐重疊的部分, 那就刪除。
謝北楊原本的想法是希望他們兩個人的影評能夠帶給“豆友”們不一樣、更全面的瞭解。
現在影迷們都知道, 每天晚上謝北楊很有可能會在“怪味豆”上出現。
而且“怪味豆”有影評等級制度, 使用者發的影評數量、關注度、贊成度都會增加後天的權重等級, 保證專業影評能夠被更多的人看見。更不要說還有相應的關注功能等等。
所以當《一級恐懼》影評出來後,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圍觀和回覆。
謝北楊最開始在“怪味豆”發影評的候候,大多是粉絲們對他的稱讚, 努力、專業、學識淵博……
但現在謝北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影迷,這些影迷也習慣正兒八經和謝北楊討論電影方面的問題。
很多豆友們發現年紀輕輕的謝北楊在專業理論上,有相當深厚的積累, 這讓謝北楊的形象越來越好。
謝北楊發完自己的影評之後並沒有立刻查閱豆友們回覆,而是繼續幫秦硯錄入, 大概在半個小時後傳送成功。
現在“怪味豆”的使用者基本都關注了謝北楊和秦硯兩個人的主頁,看到二人相繼更新還下意識感嘆了一句:這兩人關係真不錯,連影評都選擇一樣的電影。
謝北楊這才開始瀏覽了自己影評下的評論, 挑選了一些專業性強、自己和秦硯也曾爭論過的問題回覆後,謝北楊便直接關上電腦準備休息了。
其實謝北楊是一個特別在意自己生活空間而且獨立的人, 否則也不會一個人跑到平影去旁聽。
他知道需要經常在網上公佈自己的資訊,讓自己和影迷之間儘可能有一個良好的互動。這樣也有助於樹立自己的形象,保持自己的人氣。更重要的是, 能夠起到引導的影迷們。
他很清楚和影迷交流,一定要把握分寸,必須要表現出自己生活不願意被打擾的態度。
為什麼謝北楊喜歡待在秦硯這兒不怎麼出門,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出門也無法擁有個人世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是華國粉絲、影迷瘋狂生長的十年,同時也是粉絲文化沉澱的十年。
可惜的是,這十年中間並沒有告訴粉絲,如何追星、如何保持自我、如何分辨是非。
秦硯和謝北楊並沒有多少兼濟天下的偉大宏願,只不過良好的演員影迷關係,對於電影的發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