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30

熱門小說推薦

再是上心也不會落他個什麼好話兒。

五爺過來五臺山之前,康熙曾經宣召他去乾清宮一趟,叫他留在五臺山頂替十二一段時間,等到十二回京待兩個月後再回來換他。

五爺估計老爺子也是想兒子了,畢竟好幾個月不見了,想叫十二回去給他看看。

對於陪太后在五臺山禮佛一事,五爺還是很嚮往的,自然很歡快地便將此事答應了下來。

過完上元節後,四爺和殷陶啟程,五爺則留在了五臺山。

殷陶是被康熙傳召回京的,回宮後的第一站自然先去了康熙那裡報道。

殷陶不過幾個月沒見康熙,便發現康熙相較上次見面有些很不一樣,憔悴當中帶著深深的疲憊,似乎遇到了什麼很是棘手的問題。

據四哥的那些信及前幾日和四哥五哥的聊天來推斷,殷陶覺得,令康熙這般進退為難之事大抵還是與太子有關。

太子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儲君,而今有了大半朝的文武官員支援,康熙對待太子的去留問題也是輕不得、重不得,但想要太子摒棄私心完全向著他這個皇帝也是不可能。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現任君主和下一代君主本身就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對立關係在裡頭。

殷陶對康熙稟告了太后近況,又陪康熙聊了幾句山中趣事。

康熙雖然一直在上頭聽他說話,並未表現出什麼不耐,但殷陶仍感感覺康熙似乎有些乏了,便很識相地起身告辭出來。

康熙的確累了,也沒再挽留殷陶什麼,只是吩咐他回阿哥所好生歇著,又親口吩咐魏珠送十二阿哥出門。

殷陶還給太子帶了幾卷佛經,打算從乾清宮出來後再去毓慶宮一趟。

誰想魏珠剛剛把殷陶送出乾清宮地界,就對著殷陶委婉提醒道:“依著萬歲的意思,十二阿哥還是回阿哥所安生歇著為好。太子爺身體不適,毓慶宮已經閉門謝客一月有餘了。”

殷陶愣了一下。

四爺過來五臺山之時還並未提及此事,此時也過了不過兩個月時間,毓慶宮便已經不見人了。

如今情況已經這樣嚴峻了麼?

殷陶定了定神,取下手上的玉扳指給了魏珠,算是答謝他及時提醒的情誼。

殷陶走後不久,康熙便歪在榻上打了個盹兒,到了黃昏時候睜開眼睛,梁九功迎上來報道,大學士馬齊在外求見。

康熙這才想起來,是他昨兒叫了馬齊過來商議將治河敕諭成書一事,便叫梁九功請他進來。

十二阿哥去了五臺山已將近五個月,依然不見被召回京中的訊息。

馬齊心中也是惴惴。

即便理智上馬齊認為十二阿哥年紀小,身上連差事都沒有,不會觸怒皇上什麼。

但人都道“關心則亂”,他在十二阿哥準岳父的位置上,也難免想得有些多,不知道是不是真如外界所言,十二阿哥犯了什麼事,也不知道這門親事遲遲不結會不會有什麼變故。

康熙方才剛剛接見了十二,如今看到馬齊後突然就想起了他家六姑娘和十二的婚事。

十二在外替自己盡孝,自己自然也要給他安定好後方。

馬齊行禮過後,康熙叫梁九功給他賜了座位後便誇起了十二。

“十二這孩子自幼就是極為孝順的,去年太后臥病之時,也是他時時隨侍左右。如今也只有他跟著太后去五臺山禮佛,朕在京中才能放心一些。”

馬齊捧場道:“皇上和十二阿哥都是至誠至孝之人,臣等敬服。太后她老人家本就福澤深厚,又有您這般記掛著,想來老祖宗必當事事如意、福壽安康。”

康熙對著馬齊點了點頭:“朕聽聞你家六姑娘素日裡也是極孝順的,兩人日後結為連理,想來最是合得來的。六姑娘能有如此品性,也都是你這個做父親的教養得好。你在外為國盡忠,在家養德育賢,倒也是臣子當中典範了。”

馬齊忙跪下來替家中六姑娘謝恩。

既然舒怡被皇上誇讚了孝順,不管他家姑娘本人是否真的孝順,皇上說她孝順就等於給她貼上了一個永久性的標籤,除非再被皇上親手揭下來,否則誰都不能再說他家姑娘的不好。

馬齊這會子才感覺出,皇上對十二阿哥是極為上心的,故而就連沒過門的舒怡也受到了皇上的嘉獎和誇讚,所謂“夫榮妻貴”便是如此。

皇上這幾句話不光安定了他的心,對他家姑娘的品性做了肯定,同時也肯定了他這個人為朝廷、對家庭做出的貢獻。

馬齊那個激動啊,恨不能再為康熙鞍前馬後效力一百年。

殷陶出了乾清宮後,想著阿哥所也沒什麼必要之事,便轉頭去了長春宮。

萬琉哈氏也得了兒子即將歸來的訊息,如今已是小半年不見,幾乎日日在盼著,今日也算是終於把殷陶盼了回來。

殷陶剛剛到了長春宮,萬琉哈氏便著人上了殷陶素來愛用的茶點,還有一大盞新鮮的牛乳。

小半年不見,殷陶瘦了,高了,看著也似乎更壯實了些。

萬琉哈氏拉著殷陶坐了下來,又取了一個剔紅雲紋圓盒開啟,裡面是四樣鮮果蜜餞:“這還是昨兒良妃送過來的,說是吃著極是清爽適口,你這一路奔波過來,想來胃裡也不好受,配著茶水用上一點兒壓一壓也是好的。”

殷陶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這蜜餞上頭:“衛母妃如今已經封妃了麼?”

萬琉哈氏也沒想到殷陶的關注點在這上面,她微微一愣,道:“是啊,剛過了新年便封妃了,只是萬歲依然沒說要何時行冊封禮。”

當年良妃的嬪位那可是封了足足十年才行的冊封禮,這妃位也只是口頭晉位,冊封禮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殷陶心裡也是瞭然。

這一看就是康熙為了制衡太子,故而壯大直郡王一系力量才提拔了八爺的生母良妃。但即便給了良妃晉位,卻跟從前一樣,依然沒有給她行冊封禮。

殷陶覺得,康熙就是用這事同眾人表示:良妃雖然是朕要封的,但朕只是隨便封封而已,心裡頭其實並沒有很想承認衛氏的妃位。

殷陶想起從前萬琉哈氏對自己說過,良妃也是個可憐人,自幼生得花容月貌,美豔動人,卻只能在辛者庫那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度過了自己的前半生。

後來好容易得了皇上青睞,侍寢成了常在,便幾乎將自己的一顆心都落在了皇上身上。

可奈何皇上心裡雖然有她,但也絕不會只有一個她,后妃眾多,即便美麗如良妃,也不能在康熙的心目中佔據什麼特殊的地位。

萬琉哈氏此時說起良妃,口吻依然惋惜。

殷陶從前瞭解這段歷史之時,也覺得良妃的確可惜。

殷陶覺得八爺母子也是老工具人了,每次需要制衡太子的時候,康熙就把他兩個推上去,但在康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