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六章 座鐘(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次日,朱翊鈞別了李太后,傳旨司禮監秉筆太監張鯨服侍,在眾人簇擁下到了文華殿參加進講。按隆慶六年開始的常儀,每月逢初二、十二、二十二,皇帝御文華殿進講。其儀制比日講隆重的多,相當於小號經筵。此次進講和早朝顛倒了日期,改為今日。

張居正在隆慶六年,因皇帝年幼,進呈《帝鑑圖說》,是馬自強等講官考究歷代帝王事蹟編寫的,選取了“善可為德者”八十一事,“惡可為戒者”三十六式,圖文並茂。又呈上《日講儀注》八條,詳細規定了皇帝的課程表,並要求“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可以說對皇帝的教育問題極端上心了,比隆慶帝要求還嚴。

本次進講由勳臣、尚書、都御史、通政使、翰林學士分別擔任知經筵事和侍班,鴻臚寺、錦衣衛堂官在列鳴贊(喊號子的)。張居正今日主講,陶大臨和許國侍講。張居正雖覺皇帝聖學大漸,但未揠苗助長,仍進講《帝鑑圖說》。講了幾段,講到宋仁宗不喜珠粉。小故事很簡單:宋仁宗時期宮中喜歡戴珍珠首飾,京師珍珠價格因此很高。仁宗有一天看到張貴妃滿頭戴珍珠,就說:‘滿頭白紛紛的,沒些忌諱。’張貴妃和後宮從此不戴珍珠了,京師珍珠價格跌落。

張居正進講道:“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五穀養人,故聖王貴之;金玉雖貴,飢不可食,寒不可衣,銖兩之間為價不貲,徒費民財,不適於用。故《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良以此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