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十五章家門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住在附近的老京城人都知道,舊時的觀音院也叫姑子庵,曾經香火鼎盛,是京城求子的好去處。筆~趣~閣www.biquge.

觀音院的建築格局非常清晰,隔著自新路分做東西兩院。西院在路西側,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坐南朝北,四層殿,為祭拜祈福之所。而東院在路東側,僅一組院落,坐北朝南,為僧舍及停靈之用。本來這也平常,但有意思的是,觀音院的東西兩個院子透過一種非常獨特的建築形式連線在了一起,那就是——過街樓。

過街樓不僅下面券洞可供車馬通行,樓上也能供人通行。從功能上來說,很像現在的過街天橋,起到了立體交通的作用。當年寺廟的尼姑在做法事時,她們會伴著鐘磬的梵音從過街樓逶迤而去,往往會令樓下觀望的百姓浮想聯翩。並且過街樓中還常年供有神像,當人們從神像下透過,也就起到了參拜神靈和鎮邪除穢的作用。此外,每逢佛誕、諸菩薩生日,觀音院的尼姑還會站在過街樓上向南北兩側的行人百姓施捨藥品。當藥品裝在小提籃中,拴上繩子從樓上吊下,佛界與俗界便憑那一根細細的繩索聯絡起來。

過街樓在建築結構上分作兩層。上層為懸山式建築,面闊三見,四檁進深,灰筒瓦屋面,過壟脊,柱間為方格窗。下層磚拱券洞,下肩為萬條,門洞上方正中置有石額,北面額磚刻著“金繩”,南面額磚刻著“覺岸”,落款均為“道光十年(1830年)”。如今,這裡其實已是京城僅存的最後一座過街樓建築,也正因為有這個獨一無二過街樓相連,所以東西兩院的郵編地址一直使用同一個,都叫福儒裡二號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