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622年10月末,經過多輪評選,激烈角逐,本年度“艾伯頓獎”的獲獎名單終於揭曉,隨之引發一場自該獎項創辦以來空前熱烈的討論。
對於這次評獎的最終結果,在不同的圈子裡引發的反響也迥然不同。
其實早在獲獎名單公佈之前,奧法學術界的權威大佬們就達成共識,今年最有競爭力的候選人,非米德加德大學的喬安·維達莫屬,結果也是不出所料,維達博士以全票奪得本年度“艾伯頓·韋恩斯坦基金會大獎”,將10萬金杜加獎金收入囊中。
學術圈看重的是真材實料,維達博士雖然年紀輕輕,拿出來的學術成果卻分量十足,一年內在《奧法通訊》發表了四篇一作論文,包括“石化效應”、“奧斯塔湖恐龍疫情”、“精血與魂靈”以及獲得滿分的“自體叢集與多頭施法”,由不得業內同行不服氣,爭議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主流觀點是維達博士榮獲該獎實至名歸。
而在奧法學術圈之外,那些面向社會大眾的報刊雜誌也都報道了這起新聞,著重點則在於獲獎者是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喬安·維達這個名字,在大洋兩岸的公眾心目中就此與“天才”畫上了等號,儘管絕大多數人不清楚也不在乎這位少年天才究竟做出了哪些學術成果。
獲獎給喬安帶來的不止是獎金和社會聲譽,還打亂了他的生活節奏,平添許多煩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