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年年末,林青山收到了一封邀請函,是建康寄過來的,但署名卻是符融,符融不是現在秦國的前線大元帥嗎?怎麼會從建康寫信過來,聽林小青唸完信,林青山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苻堅差符融率使團前來求和。信裡也寫了苻堅想要求取的具體內容,大致條件如下,雙方永久休戰,北方諸侯改行周禮,用漢文,釋放所有奴僕,各族百姓平權而居,北方諸侯國向晉國稱臣納貢。雙方開放商業交流,互通有無,晉國商人及百姓進入北方諸侯國無需簽證,而北方諸侯國百姓和商人進入南方需要晉國稽核批准。而林青山得到的小道訊息是王彪之臘月初就回到了琅琊,再也沒有去過建康,而謝安在臘月十號離開了建康回到陳郡,如今秦國使團來到建康已經有三天,這兩位丞相一點反應都沒有。顯然這就是他們的態度,不需要談,林青山聽完信的內容直接把信扔進了火爐。受到晉國主要勢力如此輕視符融怎麼還能在建康常住呢?後來林青山才知道是司馬濯拉起的排場,那些大士族請不來,就請了四個同姓王和一群牆頭草招待符融使團,沒有晉國主要勢力的參與,這場談判註定是沒有結局的,
臘月二十日,符融使團離開建康,除了司馬濯的一些回禮之外,什麼條約都沒簽,不過這樣就認為符融使團空手而歸那就大錯特錯了,符融此行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分化晉國的內部勢力,如果晉國依舊是以前一樣的鐵板一塊,北方諸侯輸掉戰爭只是時間問題。而符融這次南下建康也摸清了晉國的派系。司馬濯為代表的皇室此時最想結束戰爭,如果北方還有敵對勢力存在,那他司馬家就還是名義上的共主,如果北伐大功告成,恆玄跟林青山這兩個是肯定要稱帝的,王彪之也極有可能,謝安手下如今也有北府軍和陳慶之一家支撐,稱帝的話顯得有點不足,但是介於謝安在天下的威望,估計也不會有大問題,一時間天下突然多出了這麼多皇帝,如今已經罵名滿天下的司馬濯又該何去何從呢,四個司馬姓的邊境王跟司馬濯同氣連枝,且他們的封地與北方諸侯國相距萬里,除了第一次北伐,之後的北伐均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他們的的態度可想而知,還有那些晉國內部為數眾多的偏安派,肯定也不願意打一場對他們毫無利益的戰爭,還有那些在北伐戰爭中已經撈夠了好處的人,例如馬文才一家,高盛一家等等,他們現在佔據著一片空地,需要時間去運營,而且他們也沒有必要再往前打了,本身家族勢力就不強,如果這一波兵送了,別說江北的這一片空地,江南的勢力都保不住,即便僥倖打贏了,而且部隊儲存完好,但是那些蛋糕他們還有餘力去咬一口嗎,如果打下去,得利的只有幾個巨頭,連同為上古世家的韓家,柳家等等也只能淪為幾大巨頭的附庸,從而分得一杯羹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