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兩百一十三章-兩線的戰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趙世安這裡暫時收了手,而張翰這裡則迎來了第一次戰役,這批斬ma刀即將顯露鋒芒,謝玄十分支援張翰他們的行動,增調了一萬大軍前來助陣,現在晉軍是進攻的一方,進攻的目標是敵軍的一個營寨,幾米高的木板寨牆不可能擋住大軍的衝擊,所以秦軍每次都會在寨牆大面積受損的情況下派出部隊來打退晉軍的進攻,雖然晉軍是進攻方,但是投石器對固定目標殺傷力巨大,作為防守方的秦軍實際上也沒有優勢,晉軍的目的也不是攻陷這個對己方毫無戰略意義的營寨,而是殲滅營寨裡的敵軍或者迫使敵軍撤出這個據點,反正換戰損又不虧,這種進攻已經持續了數十次,秦軍一方的傷亡略大於晉軍,晉軍的投石器是主要殺傷力來源,這一次,前半場跟以往一樣,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後半段,敵軍衝營寨和兩翼蜂擁而出,早已準備好的五千晉軍也立即衝上前去,這其中就包括張翰帶來的五百精兵,接戰的前二十分鐘,張翰的部隊只是以一個普通的步兵陣營向前緩慢推進,當戰局進入膠著狀態之後,張翰一聲令下,他的這個步兵方陣立即爆發出驚人的衝擊力,上百名重甲兵排成三行大步向前,直逼敵軍已經崩潰的營寨缺口,剩下計程車兵簇擁在兩翼保證他們兩翼的安全,這個長度超過一百米的戰線如同收割機一般向前大步推進,所過之處,竟無人能擋,秦軍統帥很快發現了這一現象,也立即組織精銳部隊前往阻擊,剛剛看上去並無任何出彩之處的張翰所部,隨著張翰一聲令下,陣型展開,一百二十名重步兵列成三排向前推進其餘士兵列在兩邊保護重步兵的側翼,混亂的秦軍竟不能擋住這些重步兵分毫,秦軍統帥發現這一狀況之後,立即組織精銳部隊前往阻擊,這支精銳部隊屬於後備軍,人數超過千人,包括一百多名重騎兵和三百名重步兵,雙方不考慮武器因素的情況下,實力懸殊巨大,此時張翰他們既沒有後退的意思,後方也沒有援軍跟上了,擺出了搖硬拼一波的架勢,而秦軍一方,若是晉軍這股精銳部隊就此退去也就罷了,因為他們的戰略目的僅僅是守住這個營寨,但是他們此時還在緩慢前進,而且晉軍沒有支援過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要是能借助優勢兵力吃掉這一部精兵,哪怕用四百九十九個人換掉這五百個人都是大功一件,一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這種大戰,戰損比就是最直接的戰功,攻城略地什麼的反而不如打死敵軍幾個人來的實在,四百九十九比五百是勝利,五百比五百是平手,若是沒有別的戰果,打出五百零一比五百的戰損都是失敗,但是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的,繳獲或者虛報戰功什麼的可以很輕易把這個零頭補上,畢竟自己這邊死傷多少有花名冊統計,晉軍死傷多少絕對是軍事機密,即便死了一萬人也要硬說成五千,比如按照從建康流傳出來的官方說法,北伐開戰至今,秦軍已經陣亡六十多萬人,而己方傷亡不到十萬,這種話只能拿去騙騙晉國治下的老百姓,苻堅秦軍的軍隊在上次淝水之戰時達到巔峰,共計一百多萬,淝水之戰過後,銳減至六十多萬,加上各大將軍府沒有記錄在冊的府兵或許能有七十萬,一個士兵的標準定義至少要有武器和鎧甲,各種武器湊齊七十萬件不難,一把菜刀換個長點的刀把也能被稱作武器,有缺損或者捲刃什麼的都不是事,反正就是沖人數,但是鎧甲就很尷尬了,最低標準的青銅鱗甲整個秦國或許都無法達到三十萬副,其他的竹製鎧甲或者藤甲,皮甲之類的可能還有二十來萬,剩下的約二十萬人基本上是在裸奔,身上穿著制式粗布麻衣就算個兵了,也就是說,按照晉國一方的說法,秦軍差不多已經被晉軍消滅乾淨了,但是問題是苻堅在整個南方戰場投入的兵力加上前期陣亡的都不超過四十萬,這二十萬的缺口在哪裡呢?難不成秦軍有二十萬人死了還活過來又戰死了一次?秦軍重騎兵慢跑至距離張翰戰陣八十步的時候開始加速衝鋒,一般情況下,重騎兵衝擊重步兵並不佔優勢,從戰損上來看,重騎兵至少會陣亡一半,但是一旦重步兵的陣型被衝亂,緊跟而至的秦軍重步兵和帶著重武器的普通士兵會迅速絞殺掉這些重步兵,重灌兵威力巨大,但是有一點就是攻擊速度和移動速度緩慢,重武器對決分出勝負都是一兩招的事,除非雙方有閃避空間,一個被衝散的軍陣顯然不具備這種條件,所以用重騎兵衝第一波一直都是戰術的主流,以戰車和重步兵為主力的林家軍也有這種訓練,只是很少用而已,張翰列陣長槍抵地以拒馬,盾牌放在二線,重步兵退後,這劇情很張翰預想的一模一樣,敵軍步兵大約會在接觸後四秒衝上來,張翰要用這四秒的時間幹掉敵軍絕大多數的重騎兵,起碼要幹掉滯留在軍陣內的重騎兵,然後藉助這些斬ma刀反衝鋒清掉敵軍的輕甲兵,解決重騎兵這一環尤為重要,所以張翰八成的事前準備都是為這些重騎兵量身定製的,敵軍輕騎兵投擲的長槍和步兵的箭矢在接觸前一秒準確的落到了張翰的軍陣中,張翰這支部隊除了重步兵,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內都裝備了一張盾牌,盾牌分輕型圓盾和中型方盾兩種,但是絕對厚實,四毫米厚鋼板加兩公分厚的紅木,抗住重騎兵全力一擊不在話下,這些標槍和盾牌沒有對己方造成任何傷亡,符合張翰的估算,也符合秦軍的估算,盾牌裝備率如此高的部隊幾乎免疫飛行道具,重騎兵趁張翰部隊舉盾的一刻衝入了軍陣,他們熟料的用各種武器撩撥開斜插在地上的長槍,但是等待他們的卻是滿地密密麻麻的盾牌,有些馬蹄踩在了盾牌的中心區域,有些馬蹄踩在盾牌邊緣陷了進去,大約四十米外,一百名士兵用長槍和盾牌組成一秒刺牆,雖然這些重騎兵心裡已經暗道不妙,但是這這慣性太大,想剎車根本不可能,連轉向都是奢望,只能悶著頭皮往前衝,有些槍法好計程車兵衝盾牌地的縫隙間捅進去,但是內心期待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並沒有發生,槍頭只是帶起了一些沙土,當最前面的重騎兵接近到最後排的長槍兵時,蹲伏在地上的步兵用盡全力將踩在盾牌上的重騎兵抬飛,相比起重騎兵的衝擊力,數人合力將一名重騎兵抬起來並不是很吃力,剎那間人仰馬翻,後方的長槍兵確認手中的長槍刺中之後,不等確認傷害效果,連忙扔下長槍盾牌閃避,即便敵人被當場刺穿,屍體的衝擊力都可以把人撞得筋斷骨折,更別提馬蹄一腳踩中了,一時間,慘叫聲,喊殺聲此起彼伏,刀槍劍戟,和盾牌大腳都往敵軍頭上招呼,沒有破甲的武器,這隻有攻擊敵軍頭部才能造成最大傷害,這一切都在短短的三秒之內發生,當敵軍步兵衝到近前時,陷在軍陣裡的重騎兵就只剩下馬的嘶鳴聲,秦軍很明顯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這情形跟預想的差距太大了吧,不等他們反映過來,張翰號令反攻,然後他們就看見一百多個重步兵打頭,拿著各式武器向他們衝來,其中那四十把明晃晃的大刀最奪人眼目,一千多號人的衝鋒,黑壓壓的一片人,後面的人看不到前面發生的事,還在拼命的往前拱,前面計程車兵即便想後退也無路可退,他們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知道此時繼續向前衝鋒才是正確的,於是只得再次提起心神向前衝去,雙方重步兵一馬當先,仗著身上的護甲衝進敵軍的陣型,由於秦軍前面計程車兵有過短暫停頓,所以,秦軍的前排人員密度很大,兩秒之後,令敵軍統帥震驚的一幕再次發生了,秦軍計程車兵像被碾壓的稻草接連倒下,直到一分半鐘之後,他才知道原因,晉軍的重甲兵沒有與秦軍的重甲兵糾纏,直接切入秦軍內部,站在寨牆上的秦軍統帥可以清楚的看到秦軍的重甲兵多數都還在,但是晉軍的一百多個重甲兵就像虎入羊群一樣在秦軍內部橫衝直撞,所過之處,只留下一片秦軍屍骸,秦軍對晉軍重甲兵的應對還算有序,但是根本沒有絲毫作用,晉軍重甲兵一次又一次的撕碎了秦軍的小包圍圈,漸漸的,秦軍重甲兵和後面的普通士兵就被晉軍重甲兵殺出一個斷層,而且這個斷層還在繼續擴大,從更大範圍內看,張翰的這一支精兵將秦軍的戰場分割成左右兩部分,秦軍的戰陣縱深十分狹窄,連一點調整的空間都沒有,當出現一個突破口的時候,沒法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力過來填補缺口,大約十分鐘過後,張翰的重甲兵已經殺到了敵軍寨牆下面,秦軍的重甲兵也因為體力不支倒下多人,他們被包圍了,四周目光所及之處,除了最西邊的寨牆上,全是晉軍的人馬,秦軍統帥下令趕緊整備後方的防禦工事,連收兵的號角都懶得吹了,因為外面的部隊全部都被包圍牽制,而且人數只有兩三千人,與其將他們收回來,不如讓他們再為後方的防禦爭取片刻的時間,,這個營寨只是幾堵牆而已,後方的幾個山頭才是他們的大本營,在這裡建一堵牆只是為了封住山下這條路而已,晉軍既然煞費心思的在這裡挖了這麼大一個坑,那就說明他們多半對這幾個山頭有了想法,或者說對山上的五萬大軍有了想法,大軍選在這個山頭紮營說明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進可攻退可守只是基本條件,但問題是己方兵力只有五萬,現在折損了四千,就只有四萬五,而晉軍有十五萬,過了這個山頭,再往東三百里就是徐州城,符融在那裡親率十五萬大軍正在圍攻陳慶之的五萬前鋒軍,在這裡安插五萬人就是起到一個牽制的作用,這片山往東是九成平原地形,若是晉軍繞過這個山頭,貿然東進,在無險可守的平原上被兩邊夾擊,後果可想而知,所以晉軍一定要拔掉秦軍的這個據點,再不濟也要極限削弱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這樣才能緩解後顧之憂,對於秦軍來說,只要這五萬人能換晉軍七萬的戰損就算賺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