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七月初,雙方經過近半年的準備之後,徐州會戰正式拉開了帷幕,在長達一百公里的戰線上,雙方開始劇烈摩擦,萬人規模的戰役時有發生,但這只是雙方的試探,主要目的是試探對方部隊的戰鬥力,這種級別的大規模戰役,晉國一方的謝玄和秦國一方的符融都不是酒囊飯袋,雙方指揮官水平沒有明顯的差距,所以雙方的軍事部署都偏向保守,在這種局面下想從敵軍的軍事部署上找漏洞意義不大,只能在人這個因素上下功夫,雙方三十餘萬大軍匯聚於此,各個部隊之間的戰鬥力和裝備水平多多少少是有差距的,雙方部署在前線的部隊肯定有一些軟柿子,這些軟柿子就是突破口,雙方都在不斷的調整部署,部隊戰鬥力在短時間內很難有較大提升,只能透過換防的方式來迷惑敵軍,以及給敵軍制定進攻計劃製造難度,移動靶肯定比固定靶難打,
八月底,晉國一方首次集結了五萬兵力攻向徐州東部,符融一邊派精銳部隊沿途阻擊晉國大軍的進攻,一邊派出兩萬部隊進攻晉軍西部,而更大意義上的西部戰區秦國也兵臨城下,雙方既然打成了這個局面,那決戰雖是可能爆發,因為雙方主要兵力向相反的方向傾斜,整個戰區便不再具有穩定性,任何一方防禦崩盤的那一刻就是決戰的開端,勝利的一方不可能錯過這種天賜良機,肯定要趁此機會擴大戰果,失敗的一方也不能做出讓步,戰局劣勢的情況下繼續做出讓步只會讓局面變得更糟,所以只能主動接戰開啟局面,只有在戰局徹底失敗之後才會考慮撤退,在平原上,只要起了撤退的心,敵軍想要徹底殲滅己方十幾萬大軍是絕對不可能的,胡人善騎,在追擊戰和撤退戰中擁有絕對優勢不假,但是徐州一面靠海,往後不遠就是長江,用騎兵去斷數萬大軍的後路是不可能的,這次戰役短短半月就結束了,戰役以晉軍一方小勝收場,五萬大軍抵達徐州城下,反觀秦國一方,被突破了數個關隘,但總體來說無傷大雅,雙方戰損五千對八千,晉軍作為進攻的一方,打贏了,戰損也不會太好看,這一輪打完之後符融收回了秦國深入西部戰區的兵力,回到原來的防線,而晉國一方則在徐州城下安營紮寨,這個局面北伐軍並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將一個大營放在徐州城下,給了秦國一方先手的優勢,秦國在徐州城下可以做出多種選項,但是晉軍一方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攻城,要麼撤軍,兩個選擇都是不明智的,只能被動的隨機應變,雙方這一輪的平靜期只持續了短短的三天,然後雙方又躁動了起來,晉軍一方天天在徐州城下叫囂決戰,秦軍一方雖然沒有真的出來打,但是嘴上也沒有落下風,反叫晉國一方攻城,其他地方也摩擦不斷,戰局又開始升溫,為了保險起見,謝玄將趙去病調到了徐州戰場,晉國的北伐軍約有二十萬人,大大小小的將領也有兩百餘人,但是能達到張翰和趙去病這個級別的屈指可數,張翰和趙去病的履歷放在整個晉國僅此於王坦之,劉牢之,陳慶之,林青山等少數幾人,謝玄雖然長期帶著幾萬人的軍隊,但是戰績真的比不上張翰他們,面對十倍於己的部隊還能戰而勝之,這種戰績放在謝玄和陳慶之身上可以被吹成白起韓信等兵聖,也就是他們背後沒有家世支撐,不然現在軍銜何止一個裨將軍,他們現在欠缺的只有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雖然他們之前經歷了不少數萬人規模的戰役,但是他們手下的兵力從來沒有超過一萬,這一點是硬傷,人多了,打仗打起來固然好使,但是上萬人吃喝拉撒睡,訓練和指揮難度也隨著升上去了,張翰他們帶幾千人沒有問題,但是上萬人要試過才知道,謝玄調趙去病過來也是有後續考慮的,張翰跟趙去病兩人作戰風格懸殊很大,張翰更加穩重,而趙去病則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人,將張翰留在西部戰區防守側翼肯定沒有問題,而趙去病調來東部戰區之後,一則手下又多了一股勁旅,二則需要這種悍將去開啟局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