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天後,趙世安喬裝打扮成一名平民觀眾混進書院的練馬場,由於書院演武的訊息傳開,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來練馬場湊一回熱鬧,不為別的,只是對書院的這些學子感興趣,這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平日裡很難見到的世家公子,而且演武這種場面在別處不多見,就算有也不是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可以旁觀的,而書院就不同了,書院不會拒絕任何人來課堂旁聽,無論何時何地,就算是林青山他們正常上課的學堂外人也可以進入,這條規定就寫在書院門前的石碑上,林青山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還特地去問趙幽蘭這是個什麼規矩,既然任何人都能來書院聽課怎麼平時不見有人上山,趙幽蘭的解釋很詳細,因為這從來都不是什麼秘密,書院一開始的形態類似於一個武俠門派,從來就沒有收學費的先例,而且高度開放,聽課的學生必須接受書院安排的雜務,這一點在現在的尼山書院也有體現,林青山他們每一個月都會被安排一次大掃除,還有輪流幫忙挑水,聽說以前還有組織學生一年一度上山砍柴的傳統,只是這些規矩後來都失傳了,雜務逐漸被僱傭的雜役取代,現在的大掃除和挑水也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實際上書院每天都有專人打掃,學生只用負責自己的住所就行了,就連房屋漏雨傢俱損壞都有專門的工匠負責維修,這放在以前都是學生自己動手的範圍,兩種制度的分水嶺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認為讀書人高貴,不應做太多的雜務,所以頒佈法令,每到農忙時節,由當地的官府出面組織人力幫忙耕種,對書院補貼和書院收取學費這個規矩遠在孔孟之前,原因很簡單,國家或君主重視教育,出錢補貼,這沒什麼好說的,就算是在神級的高階文明體系中教育支出都會佔到稅收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拋開投資的比例不說,既然這個補貼在神級文明都能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學費這個從古至今都沒什麼變化,可交可不交,交多少全憑自己心願,只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學費成了一項攀比的指標,在自尊心的作祟下,不斷有寒門子弟在書院門前三扣頭之後無聲離開,發展到東晉這裡,社會階層固化十分嚴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士族子弟有充足的時間和金錢去做各種事,而寒門子弟不到十歲便要為了家庭的生計而不停的奔波,書院逐漸成為了他們不敢前往的聖地,兩個階層的人共處一室,那麼來自靈魂的刺痛比千刀萬剮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很多窮人天真的認為這是他們與上流階層溝通的機會,但是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將要付出的代價,也沒有人想知道,直到審判日的到來。其實在這一方面,歷史已經給出了結論,書院真正成了貴族的專屬,連梁山伯這種最底層的學生都來自一個沒落計程車族,他在開學之時拿出的十兩黃金是大多數平民一生都無法累計的財富,林青山有些時候稍稍計算了自己在書院的開銷,他這種玩法並沒有越過標準流程,但是依舊花費了白花花的五百多兩白銀,這筆錢看起來不多,但是這幾乎是兩年前整個林家莊整年的開銷,林青山一個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支出了整個林家莊近萬人的花費,相比之下,收益僅僅只是見了一回世面,學到了很少的知識,還不如趙幽蘭帶給他的驚喜,很明顯來書院的收支處於嚴重的倒掛狀態,但是現在真的是貓抓餈粑脫不了爪子,林青山一旦離去,祝英臺身邊一定會圍過來不少人,林青山現在已經可以斷定現在書院至少有十個人已經知道了祝英臺的真實身份,大部分人都在懷疑,包括山長和幾位夫子,三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們看穿祝英臺的偽裝,至於為什麼沒人揭穿祝英臺,原因說出來很簡單,也很可笑,撇開對祝家莊聲譽的影響,對於書院來說,山長和兩位夫子本著有教無類的態度,就算下面聽課的是一隻猴子,一條狗,一隻貓,他們照教不誤,學生們這裡就更簡單了,說是書中自有顏如玉,但這只是一個說法,祝英臺則是一個活生生的顏如玉,揭穿她之後她回到祝家莊,書院就少了一個開心果,他們何必呢?客觀的說,祝英臺顏值身材都是一流,那一口沁人心脾的甜音更是世間少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