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十章 那坐騎我不要了

熱門小說推薦

<!--go-->

也在那猴子撒潑吵鬧之時,白龍卻漸漸冷靜下來。仔細想想,覺著一直這樣可不行。

倘若他總是這麼嚷嚷,豈不壞了我西海太子的誠信名聲。

況且初次見面,倘若丟臉狼狽到了這個地步,其後又是隊伍中的苦力坐騎,這一路怕還不得給他們欺負死了?

那猢猻實在太過厲害,不奢望與之過上幾招。怕只要照面碰上,就是想動也動不了。

可不斷聽著那傢伙在水面叫罵詆譭,白龍心中是越來越煩躁,遂分了個分身,縱身躍浪翻波,跳將上來道:

“你這猴子又不明情況,可不能在這裡海口傷……”

行者哪裡理他,見他出來便大吒一聲:“休走!看我把你逮了!”便再次束縛住眼前之龍。

可這一次,出來的卻只是個幻化分身,竟受巨力壓迫後,轉瞬便化作一大片水霧四下飛散。

悟空一看這傢伙狡詐,卻還哪裡忍得住氣。轉瞬便又拿著金箍棒開始攪擾,口中亦罵詈之聲不絕。

白龍打也打不過,說也說不通,此刻也只好捂住耳朵躲藏起來,裝聾作啞。

行者鬧了半天,因那“白泥鰍”滑溜狡詐在水中游弋躲藏。弄得此刻殺他容易,可要全須全尾抓他卻難。

又因行者此前誇下海口,怕一時半會抓他不住,惹師傅等得心焦,遂只得先回見三藏道:

“師父,那個白龍被俺老孫罵了半天,好不容易引出卻還是個分身幻影。

他仗我不想傷他,遂只躲在水中間潛伏亂竄,面再不出來了。”

三藏積蓄許久,終於克服觀音陰影,咬牙開口道:“不知可是他不願意?取經之事唯有心誠。

倘他真心不願,那便罷了。

咱也莫強求逼迫才好。”

行者道:“師傅誒,俗話說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他此前既然答應了菩薩,事到臨頭又怎好忽然反悔生變。

你再想想,倘若他失信菩薩即便跑了,後面西海龍族與他自己的日子,又怎能好過。

如今之計,那‘泥鰍’唯有隨咱走上一趟,才是正理。”

三藏道:“悟空,自你前日伏虎,我便曉得你有降龍手段。

此番莫要著急,咱且想想法子徐徐圖之,倘若可以給他說清利害,讓他回心轉意便是最好。切莫著急上火,以致傷他!”

悟空想了想,便唸了聲唵字咒語,即喚出當坊土地、本處山神,一齊前來。

見是大聖召喚,他們方匆匆施禮道:“山神、土地來見。”

行者道:“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俺老孫散心!”

二神聞言,急忙叩頭哀告:“大聖贖罪,容小神訴告。”

行者見他們害怕恭順,遂微微一笑道:“你倒說得什麼藉口?”

二神道:“大聖一向久困,小神卻不知您幾時得返出來,所以才不曾接得。

所謂不知者不怪,萬望您老恕罪。”

行者搖頭道:“你們這些地痞小仙,慣欺軟怕硬。

今日師父當面,俺便不再為難。

我只問鷹愁澗裡的那條白龍,有什麼名堂?

他怎會不守諾言,非但不拜取經之人,反竄入澗中藏躲?”

二神聽聞此事,便道:“大聖不曉,那龍在此地也有些年月,我等見得久了倒也知曉一二。

他本是西海龍王敖閏的玉龍三太子,只因忤逆之罪,被玉帝判了斬龍臺行刑。

不期恰好遇到菩薩,遂應了個坐騎諾言,入得此澗。

那龍年輕氣盛,又頗好面子,想來是事到臨頭之時放不下身段,遂才潛逃去了。

只是不知大聖爺爺,卻又與那西行之事何干,此番又怎會與他為難。”

行者見他們說的詳細,遂不好不回,於是解釋道:“你等是也不知。

我只因為那賭博勾當,卻消受足足五百年苦難。

今蒙觀音菩薩勸善,著師父領著唐朝駕下真僧救出我來,其後便感恩依諾隨他做徒弟,同往西天去拜佛求經。

一路行到這裡,自然得讓那龍服帖。”

二神恍然道:“原來是如此。咱們這澗中自來無邪,只是深陡寬闊,水光徹底澄清。

鴉鵲不敢飛過,是因為水清,常照見它們的形影,便認做同群之鳥,往往身擲於水內,故名鷹愁陡澗。

那條玉龍蒙菩薩搭救後,便在此等候取經人。一直以來倒也乖巧本分,實不曾有什麼為非作歹之舉。

哪怕他飢餓了,也僅僅上岸撲些鳥鵲自食。若捕捉不到,才會捉些獐鹿自用。

此地無人看管駐守,倘若要逃,他便早該逃了,自不會等到今日被大聖堵門。”

行者道:“別的不提,我且問問你們,為何那龍如此滑溜難抓?

莫非是你二個袒護使壞?”

土地忙擺手道:“不曾,不曾,我等怎敢做那事情!

大聖不知,這條澗內有千萬個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

想是此間也有一孔,被他鑽將下去了。

倘若硬找強拆,怕真會傷著他了。

此事本不須大聖著急找尋。要擒此物,您只需請將觀世音來。

他見著菩薩當面,自然啞口降服。”

行者見說,則喚山神土地同來見朱小杰與三藏,具言前事。

朱小杰見到土地公公就是開心,又見那山神力士則更覺有趣,遂開著“外掛”各種探尋,東看西看將這倆小仙尷尬不輕。

三藏卻忽然嘆了口氣,說道:

“佛家講求緣分,若要請菩薩出面逼他,我便間接做了挾恩圖報的事情。

此事,我不做!

人各有志,飛龍羨天。眾生平等,潛龍慕澗。

且放他去吧,貧僧即便是徒步走去,也不忍他日日在我胯下煎熬。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

善哉,善哉!”

言畢,他便拄著錫杖起身,邁步就走。

聞聽此言,朱小杰便是一驚,心道:這個唐僧可和故事中說的不一樣啊!他不該哭著鬧著要那白龍當馬嗎?咋這就走了?

同一時刻,卻聽得暗空中有金頭揭諦給悟空傳音:“大聖,你且設法穩住長老。小神這便去請菩薩來也。”

行者聽後大喜,傳音道“你這仙兒不錯!

此行有累!

速速快行,快行!”

那揭諦抱拳拱手,便急縱雲頭,徑上南海。

行者連帶山神、土地拉住就要上馬的師父,可三藏卻似鐵了心一般,執意就是要走。

還好朱小杰開口解圍:“我說弟弟啊,你也莫走極端嘛。

指不定那龍並非不願,而是家中有些事物還沒有安排打理好。

且這眼看便要到了午飯時間,此地恰取水方便。你也不好讓悟空癟著肚子開路侍奉不是?

咱們依你言語,後面不再找尋逼迫便了。

且稍稍等他一等,倘若有心,他自會回來。

倘若等不到,咱們吃飽喝足午睡妥當,也好繼續趕路。”

見所有人都在反對,玄奘才頓住腳步,認真對悟空說:

“徒兒,為師沒有皇兄的那般本事好教你,也沒有你身懷的那般神通厲害。我膽子極小,甚至連參禪唸經也喜歡走神。

可想得多了,辯得久了,卻總歸有些心得體悟。

佛說不可食肉卻可以食素,於是我師父便曾考校我何解。更質問出‘難道植被草木,便不是生命了?’之語。

我回答說:佛家不吹捧凡俗肉身軀幹,只尊重生靈的思想意志。

此律並非‘不能’食肉,如佛祖‘割肉喂鷹’,似大德‘捨身飼虎’,更有道濟和尚‘酒肉穿腸過’舊事,豈不盡皆食肉?

我以為,佛不食的是‘不願’之物。

這是尊重生靈選擇,是尊重他們的意念,是不強求他們在恐懼中,甚至於死後再做那不願做之事。

具象為不食肉,便是因為:有血有肉者皆有靈,有靈則往往貪生,貪生則不願用身軀供養人類。

我佛家覺得眾生平等,他們即便打不過人類,敵不過刀槍。卻也該有處置自己生命與屍身的自由,不容外人剝奪侵佔,故不食其肉。

的確,自然中強者食弱,天經地義。

可我等既然開智為人,女媧既然賜下五穀包容並蓄之胃,便該與那些虎豹豺狼有些分別。

似同樣為人,你強、你壯、你有法力、你有神通、你有身家、你有背景,你卻終歸不好名正言順平白欺負我。

此為‘人人平等’,故人雖分強弱,其中又有無盡懸殊。卻皆知不可以‘殘忍相食’。

我佛家再次擴充套件,將‘人人平等’延化作‘眾生平等’,這裡的‘生’並非生命,而指生靈,遂有不食肉之說。

我還記得,當時師父聽了我的回答,便對我行了一禮,道聲‘受教’。

講此經歷不是顯擺,而是說我佛家主張萬靈平等,羨慕天地自由,堅信我佛慈悲,所以尊重、理解、包容、守護那些靈智的選擇。

換做那白龍,在此事情上,自也無二。

如若他願意讓我騎乘,則即便千山萬水,我亦騎得心安理得。

倘他不願,我身為出家之人,又豈能將自己的好惡喜樂,強加凌駕於其它生靈之上?

倘若他日日在我胯下落淚,我的心兒便要碎了,我的道行便也要崩了。

此後還修個什麼佛?又取個什麼經?

不如還俗,去長安市井做個屠夫一了百了!

此事往後休提,此言往後莫勸,就此打住罷!”

悟空聞言只吧唧吧唧嘴,良久也不知該怎麼接話。

心道:這和尚不錯!雖然思想迂腐、極端、荒謬、濫好人了些,可也算有些見地,可以成他佛家之言。

倘若天下各族都知相互尊重、彼此諒解。

倘若眾多大能不強迫、不洗腦、不要求、不誘惑別人違逆意志本心,硬去做些不情不願之事。

那這世間,卻又要少去多少紛爭隔閡。

不對啊!這境界可有點高兒,如來那老胖子該沒有達到才對吧……

額,阿彌陀佛,俺啥都沒想,如來老人家的神通厲害,可別隨便想想,便把自己坑了。

那什麼……佛祖萬歲啊!萬歲!萬萬歲!

額,俺可沒咒你只能活一萬年的意思!

啊呀呀,你老人家永生不死了!!

也在悟空腦子“冒泡泡”之際,朱小杰也在旁看著那倆師徒。

若說神通法力,自是如來厲害。

若說對佛領悟,自是眼前玄奘,更有發言之權。

如此,為何卻是那如來高坐佛祖寶位?

為何三藏卻需要歷經磨難,不遠十萬裡跋涉,去取他那“三藏”經書呢?

也怪不得觀音罵不過他,怪不得佛祖辯不贏他。

此前這弟弟就是個愛胡思亂想的鑽研琢磨性子,此後又遇到個法明和尚朝夕相處循循善誘。

加之我華夏文化博大精深積澱無數。僅佛家一家,便有無數先賢大德終其一生嘔心瀝血。

其中歷代積存,其中薰陶傳授,其中苦思冥想,又怎是他一個半路出家,忙於修煉、爭鬥、傳法、收徒、御下的“阿三”王子可比?

在佛法一途,兩邊本就不是一個境界的,又有什麼好說。

卻說另一邊,金頭揭諦飛快駕雲,急急衝到了南海,按住祥光,直至落伽山紫竹林中。

趕忙託金甲諸天與木叉惠岸轉達拜見之意,得菩薩允准方見。

剛一見面,菩薩便用威嚴聲音問道:“汝來何干?”

揭諦趕忙低頭行禮,恭敬答道:“大士,我們暗保那唐僧前行,恰在蛇盤山鷹愁陡澗,得遇您此前安排的白龍。

可那龍兒不知怎的,卻在見面後溜了去。

孫大聖不好傷他,所以進退兩難。那位人族大能與當處土神,皆說白龍是菩薩安排送在那裡的。

玄奘不想起衝突,害怕拂您的面子,遂打算就此作罷繞去西行。

可一眾怕您的好意落空,此刻已設法攔住三藏,由我私下來向您稟告。”<!--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