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百姓肯定不想讓這些逃難的人進到京城,誰知道會不會帶來貧窮跟疾病。
這個訊息傳出,不少京城百姓都在抵制,不願意接納那些即將到來的難民。
太后也下了命令不許流民進入京城。
橋小夏皺眉:“原本這些難民過來,心裡就帶著怨氣,畢竟大旱三個月,都沒人管,如今再這麼做,豈不是會激起民憤?”
“太后說將此事交給我來辦,不管辦的好與不好,她都會開心。”沈黎看著橋小夏道,“你說那紅薯苗跟土豆苗,什麼時候能開始用?”
“最少也要再等一個月,這些苗分給難民倒是夠用,只是每個人分的不會太多。”橋小夏明白沈黎的意思。
沈黎攔住難民不讓他們進到京城,太后定然高興,京城乃一國之都,京城都亂了,那別的地方情況只會更糟糕。
若是沈黎這次失敗,那又有機會打壓沈家。
這事之後,橋小夏乾脆在農莊待著,看看能不能加快速度。
而沈黎直接在京城郊外,找人丈量這裡的土地,最好是能讓幾萬百姓能在這就停下來。
沈家農莊,季雅詩走進來有些驚訝,看著滿地的土疙瘩還覺得奇怪。
“別人都說你在農莊種田,我還不信。”季雅詩是跟相公郭忠一起過來。郭忠去給沈黎幫忙,季雅詩留在農莊裡。
她剛說完,看見沈殊然跟橋思童被下人抱著過來。
橋思童現在剛過六個月,離不開橋小夏,只能把她帶過來。
但是妹妹一來,然然也要跟來,索性一家人都在農莊了。
季雅詩看著兩個孩子,頗有些羨慕,她跟相公郭忠成親快三年了,至今沒有孩子。
相公把她帶出府,也因在家裡婆婆會說她。
橋小夏聽見季雅詩的聲音才走出來,手上還帶著泥巴:“可別小看這些東西,紅薯跟土豆的產量,會讓所有人震驚。”
現在研究有了新進展,在溫室裡面育的種苗已經有幾千斤。
她已經盡力,一定要在難民們來之前準備好物資。
其實難民的想法很簡單,家裡活不下去,就找能活下去的地方。
京城又是一國之都,他們自然是想過來找找機會。
只是人太多了,幾萬人,不管哪個城市都不能突然消化這麼多人,如果有了,那城市的犯罪率肯定直線上升。
而且很有可能來到京城還是混不到飯,那時候難民們就會憤怒。
很多國家的內亂都是這麼產生的。
百姓是很淳樸的,他們想要的只是一餐飯而已,如果吃不到飯,那就亂起來。
橋小夏跟沈黎現在做的事在很多人看來摸不清頭腦。
一個丈量土地,一個在農莊不知道忙什麼。
按理說他們應該準備開倉放糧,才能緩解饑荒。現在不籌糧,等難民們來了,看他們要怎麼辦。
幾萬人的糧食,不是一時半會能籌集到的。
戶部甚至都得了太后的囑託,輕易不要給糧食,看看他們要怎麼辦。
齊迎聽到這個訊息,默默低頭,他原本以為做皇帝很簡單。
甚至在他這個年齡,他已經足夠沉穩。
可是皇權的爭鬥還是超過一個七歲小孩的想象,他能做的只能沉默。
但老祖宗這麼給沈家夫婦使絆子,難民們怎麼辦?
季雅詩也是這麼跟橋小夏說的:“你們也不籌糧,還有幾天難民就來了。你們沒聽說嗎?他們一路走過來,沿途的百姓都嫌棄他們,現在肯定是滿肚子怒火,你們要怎麼面對幾萬個憤怒的百姓?”
橋小夏認真聽了季雅詩說的話,笑著道:“他們固然很憤怒,那也是應該的。連著大旱三個月,朝廷都沒發現,他們要是不生氣那才奇怪。朝廷收取稅收,是該為他們的溫飽負責。人活在世上,只是相求一餐飯食而已。”
“你們準 · 備怎麼辦?京城裡聽說難民要來,米價都在漲,你們跟戶部,也就是我爹,商量好了嗎?”季雅詩是真心喜歡橋小夏,總覺得橋小夏過的,都是她想象中的生活,難免為她擔心。
橋小夏想到的小皇帝齊迎傳來的訊息,戶部聽了太后的命令會為難他們。
在知道這個訊息之後,橋小夏跟沈黎就放棄跟戶部扯皮,轉而走了其他路子。
“放心,一切都有準備。”橋小夏笑的非常自信:“雅詩姐姐要是有空,可以來幫我的忙,等幾天要先給難民施粥,我這人手不夠。”
“這有什麼,回頭問我從家裡找些家丁來,郭家的家丁都是退伍老兵,做事利落的很。”季雅詩滿口答應,這點事她還是能做主的。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跟橋小夏在一起時間長,似乎也學到她做事的風格。
齊婉閣跟祝萱也過來問過,皆是這個回答。
這三位好友心裡都有擔心,要知道滿朝文武都在看他們笑話,明明這麼重要的事,基本沒人能給他們幫助。
那麼多難民,要吃飯,要睡覺,吃喝拉撒,哪個都要照顧。
否則幾萬人鬧起來,誰能抗的住。
再怎麼想也沒用,那麼多難民還是陸陸續續到了。
但是剛到京城郊外,就有人在路上指引:“城郊農莊有活做,如果想混口飯可以去找工作,就是開耕荒田,種點東西。”
有活做?!
樸實的難民們瞬間打起精神,其實他們一路逃荒過來,也有想過在路上定居,但是當地人嫌他們瘦骨嶙峋,根本不給工作不說,而且本地人還會嫌棄他們搶了工作。
這樣一來,就只好再往京城走,怎麼說他們也是萬奇國的百姓,京城總有飯吃吧?
雖說京城近在咫尺,但是能在郊外找活就好啊。
原本想要聚集到京城的難民們,被路口的沈家家丁,全都指到城郊荒地。
說是荒地但已經被丈量好,十畝地一個界限,一個成人可以領十畝地,給他們種苗,可以借農具,只要按照主人說的方法種田,就可以帶他們去吃飯。
有田種,還有飯吃,這就足夠吸引飢腸轆轆的難民們。
他們自覺排隊去登記姓名,只有這樣此能領田地。
這些荒地固然質量不好,但是領了地就有飯吃,誰不領啊。
也有人問:“我們少說有三萬人,你們有那麼多地給我們種嗎?”
沈黎被問到,開口道:“自然沒有,你們先來的可以在這種田,晚來的只能去挖水渠,各有各的工作。”
不僅是荒地的水渠,還有城郊各個莊子,沈黎早就想把水渠通好,這些人過來,只需要很便宜的食物就可以做工,是最好的選擇。
這當然不可能永遠解決難民問題,但橋小夏跟沈黎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幫忙育苗,只要培育足夠的種苗,那就可以帶他們回到家鄉。
把耐旱的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