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怕這次你我遇刺,和他們脫不了干係。”
“蘇胥要殺你?”
“他要殺我我早死了,偏生就是中幾根針,染些積年的毒。”
水眉只覺得悽神寒骨,那拋開所有的不可能,她只想到一種可能。
蘇胥是故意刺傷他,然後派人去救他們,顧廷是他左右手,自然前去了,救下他們後,顧廷對他圖謀不軌,卻忌憚著不敢殺榮鳳卿,都說明榮鳳卿才是他們真正的獵物。
汙衊朝廷來殺人,進一步激化他們矛盾,蘇胥想塑造一個忠心耿耿的形象。利用榮鳳卿和朝廷仇恨,來對付朝廷。
下一步,就是謀反了吧。
可是上輩子他不是這個時候謀反的啊。
除了她改變了人生軌跡,難道蘇胥也改變了嗎?
對了,顧廷。
上輩子蘇胥是謀反得逞,雖然他能力頗強,但終究不是正統帝王,很快民心動搖,他就敗在血統上,如果說顧廷洞徹了上輩子的事情,和蘇胥提前勾結,告訴了蘇胥良策,那麼避免民心背棄的唯一方法,就是扶持正統愚昧百姓,逐步佔據朝廷。
榮鳳卿,是皇上唯一的兒子。
這樣什麼都說的通了。
蘇胥要拉攏榮鳳卿,把他培養成一個傀儡帝王,然後一步一步蠶食南朝。
水眉想通了,腦殼都開始疼,她疲倦的看一眼身邊人,輕聲道:
“王爺,我猜蘇胥是不是想,利用你的身份然後謀反?”
榮鳳卿不以為然的點頭,伸手吹滅燭火,屋子一下靜下來,她才忽覺,天已經大明瞭。
“那我們怎麼辦?他肯定不會放我們走啊,我們這麼去和皇上報信。”水眉嘟著嘴。
榮鳳卿把燒燼的線兒一剪,那焦糊的一粒墜落桌上,帶著一滴凝淚,似無線風箏落地無聲。
“現在就算說,也來不及了。”
水眉心裡咯噔一下,她焦急的走來走去,去看榮鳳卿時,他已經背過身去了,孤傲的背影裡帶著絲倔強。
“你怎麼了?”水眉納悶。
榮鳳卿低著頭一側目,掃她一眼就罷休:
“你還問?”
水眉:?
“我好不容易醒了,你見著我,第一句話問蘇胥,第二句話問朝廷,第三句還是天下事,你就沒什麼話對我說?”榮鳳卿倔強的不看她。
水眉:……
有一瞬間,她想把榮鳳卿打回大傻子的狀態。
36. 綁架(二更) 宜 被賣到自己人家裡……
水眉到底面子薄, 她如何問他?
再說了,那麼多混賬事情她還沒算賬呢!他還想叫自己哄他,也是想瞎了心。
想著她眼波流轉, 想故作嚴肅, 卻實在憋不住,抿嘴笑了:
“你掐我脖子, 給我起那些混名兒的事情, 還沒過去了, 別以為你醒了就能翻篇了。不給我個交代條兒, 我是不得理你的。”
榮鳳卿耷拉著腦袋, 負手站著,生動詮釋了什麼叫落架的鳳凰不如雞。
水眉看他可憐, 哼一聲走了, 推門而去, 門口果然是有侍衛, 守備森嚴。
她得離開這兒, 給外邊人報信, 比起蘇胥, 她更相信鷹枕戈和朝廷那邊, 畢竟皇上透露出, 他不會害榮鳳卿。
把榮鳳卿關起來,是太皇太后的意思,皇上也違背不得。想來皇上日夜思想嬌兒,流的淚不比榮鳳卿少。
“大人有令,姑娘且回去坐著吧!”
她還沒走到廊門處,就被人攔下來,來人殺氣騰騰, 顯然不是善輩。
“這位兄弟,我不過回王府拿些東西,也不成嗎?你不知道…我現在急需那些…”水眉臉紅道。
侍衛還是不放,水眉嘆口氣只能無奈轉身離開,忽然聽見不遠處有人笑道:
“姑娘想回去拿什麼?”
她一轉身,是蘇胥立在牆角,蒼白的牆壁後枯垂幾柳枝,倒有幾分清風磊落。
“去拿…這些東西不好說,我去去就回可好,待會還要給王爺做飯呢。”
蘇胥似頗有興致的上前一步道:“恕蘇某多嘴,姑娘和王爺的關係,似乎非同一般?”
“也沒有非同一般,也就兩個同,”水眉眨眨眼有些俏皮,聲音一低彷彿說給自己聽:“同心同德罷了。”
“姑娘說話倒有趣。”
“有趣你放我走嗎?難不成你是想囚禁咱?”
“這不敢不敢,蘇某不過為王爺安全考慮罷了,姑娘要是想出去,蘇某何敢阻攔?長峰,陪姑娘回王府拿東西去,莫叫姑娘磕著傷著了。”
“我又不是孩子了,三歲孩子喝奶還自己呢,我幹什麼叫人陪,又不是拈不得輕拿不得重的千金小姐。”水眉不悅。
蘇胥大笑一聲,似極為愉悅:
“好好好,姑娘想去就去,你家王爺,還在等著你煮飯呢?蘇某也想嚐嚐姑娘手藝,不知可否?”
“可!可的很!”水眉也笑起來,蹦蹦跳跳的出府而去,離開了這落梅苑,確定沒人後她才放心而去。
她不知道,蘇胥給了那長峰一個眼神,長峰按住腰中劍,冷著臉跟著水眉走了。
水眉不知道被人盯上,她只是在想,自己現在去不得陳公公那裡,不知道陳公公是什麼人,也不敢輕易尋他,她只能挑自己滿信任的,師傅筱如花,自是首選。
師傅門路多,定能替她做主。
想著她拐過牆角,一棵梅樹自院牆伸出一枝來,盤曲遒勁,如老龍鱗包裹著的枝幹裡,竟自有一簇簇錦繡奪人,傲骨梅無仰面花,那梅花朵朵映人,喜氣不凡。
水眉不僅心旌盪漾,嘴裡哼起了戲詞。
“紅梅得雪添丰韻,綠竹凝妝帶粉痕…”
她三兩步走的遠了。
她走後,從那拐角跟過個黑衣人,腰中劍出鞘一段,寒光逼人。
*
蕭嬙自王府出來,懨懨無神的由丫鬟扶著,在街上走,前些日子王府出事,為了給崇王府賠錢,幾乎把王府值錢東西全送過去了,她的嫁妝甚至都被倒貼過去。
嫁妝倒貼也就算了,未來的夫家有錢她也不怕,問題是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