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作品相關 第七章 叔嫂爭鋒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1862年,即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初年,正是清王朝如履薄冰的艱危時期,國內,太平天國起義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動搖著清廷的統治基礎;國外,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垂涎已久,發動更殘暴的侵略行徑。同治皇帝載淳年幼無知,兩宮皇太后久居深宮,對於任免官員、獎罰升賞等朝政事務,所知甚微。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兩宮皇太后自感才微力薄,難以擔當重任。朝廷中需用要一個舉足輕重人物,幫助她們輔佐朝政。恭親王奕訢是先皇咸豐的御弟,皇親貴胄,再加上祺祥政變中的特殊作用,功高望重,聲譽鵲起,在兩宮皇太后看來,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因而,兩宮皇太后出於鞏固垂簾聽政權力之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後下旨封奕訢為議政王、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一大堆位顯勳高的頭銜,讓奕訢將清廷的政權、軍權、族權、財權集於一身,成為兩宮皇太后和同治皇帝以下,滿朝文武之上的特殊角色。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1861年12月10日),兩宮皇太后為了與奕訢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又有意抬高了奕訢女兒的地位。依照《大清會典》,只有皇后的女兒可稱為“固倫公主”,妃嬪的女兒只能稱為“和碩公主,”親王的女兒一般稱為“郡主”。慈禧太后把恭親王的長女作為自己的親生兒女看待,表示要晉封她為“固倫公主”。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居然正式封恭親王女兒為“固倫公主”,這顯然是一種政治籠絡手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