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漏風的。
不到兩天的時間,訊息從牆外吹到了牆內,而短短三天之內,各種亮瞎眼的標題黨們便已經是滿天亂飛了。
【震驚!發現高能粒子的人竟然是他?】
【陸舟:我其實是一名物理學家。】
【一枚扔向高能物理的炸彈,標準模型的大廈坍塌!】
【……】
不過,這會兒陸舟還在回國的航班上,放兜裡的手機關著機,人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並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送上了熱搜。
其實就算知道了,他多半也沒什麼感覺。
畢竟,相比起諾貝爾獎帶給他的震撼來說,什麼熱搜、頭條之類的玩意兒都弱爆了……
這裡必須提一句的是,其實就算CERN在750GeV的位置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陸舟也並不會因此而得獎,而他也從來沒想過能靠這條線索得獎。
至於為什麼?
這就得從諾貝爾獎的評獎原則說起了。
按照諾貝爾獎的評獎原則,獎牌並不會將獎牌頒給粒子的發現者,也不會獎勵操作強子對撞機的研究員,而是會頒給這一理論的提出者或者完善者。
因為在學術界普遍的觀點中,前兩者的工作雖然重要,但並非是那種決定性的重要。
而後者的工作,才是具備決定性的。
正是基於這種規則,13年諾貝爾獎頒給了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與弗朗索瓦·恩格勒,而這個理論是在六十年代被提出的。至於參與實驗的CERN研究人員,雖然大家都有功勞,但諾貝爾獎從來沒有獎給機構的先例,也不可能讓這麼多人分享獎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