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此後道光即位,開始瞭解到斌靜在疆劣跡,這一次道光毫不手軟,直接將斌靜罷官逮治,在道光的嚴查嚴辦之下,南疆局勢有所緩和,張格爾直到道光四年,年年都有進犯哨卡之舉,但張格爾能夠糾結的不過是二三百人的烏合之眾,清王朝駐疆邊軍每次少則出動幾十人,多則出動一二百人,就成功將張格爾擊退。這樣的反清勢力,即便相較於中原地區較大的“賊盜”團伙都要遜色許多,自然也不會引起朝廷重視。
然而道光五年,喀什噶爾地區的領隊大臣巴彥巴圖,在聽聞張格爾入犯之後率兵前往追擊,這次追擊並未找到張格爾,但巴彥巴圖回師之時,路過附近布魯特部落,竟起了殺良冒功之念,將一處布魯特部落數百人悉數殺害。布魯特首領汰劣克聞訊大怒,當即與張格爾結盟,並集結部眾,包圍並殺死了巴彥巴圖。這一次,清朝方面第一次出現領兵大員戰死的情況,道光才開始認識到張格爾或許已經得勢,當即命令伊犁將軍慶祥坐鎮喀什噶爾,加強南疆防範。而此時張格爾不僅與布魯特部落有了聯絡,還主動聯絡上了清朝之西的浩罕汗國,以分治南疆為誘餌,勸浩罕汗國出兵攻打南疆。
道光六年夏,浩罕果然大舉進犯喀什噶爾,浩罕汗阿里動用了上萬軍隊,前來攻城,然而在慶祥的死守之下,浩罕一連數日未能破城,自己還損失了不少兵馬。阿里本無意與清朝徹底翻臉,眼看進攻效果不佳,便即退兵。可是阿里屬下兵士有不少都出自清王朝與浩罕交界之地的部落,與阿里從屬關係不深,張格爾又不斷宣傳自己“聖裔”之名,結果許多浩罕兵士不僅對張格爾堅信不疑,而且脫離了浩罕部隊,前來加入張格爾麾下。結果張格爾彙集布魯特各部、浩罕降兵,竟也拉出了上萬人的部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