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1章齊國霸路的開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齊國在管仲主持下的政治軍事改革雖然轟轟烈烈,但對於任何改革措施來講,首先要有充足的財政支援做保障,齊桓公並非不懂這個道理,他曾經擔心地向管仲詢問財貨從何而來。而管仲對此早已胸有成竹,因為他早就針對齊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設計了一套經濟改革的方案。

齊國位於今天的膠東半島一帶,此地丘林眾多,又有漫長的海岸線,雖然在農業方面的發展潛力要稍遜中原一籌,不過卻坐擁漁鹽之利,更有不少礦產資源可以開發;此外,四通八達的水陸兩路交通也便於貨物的運送流轉。正如《尚書·禹貢》中對膠東半島的描述:

“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篚檿絲。浮於汶,達於濟。”

這一段略顯古奧的文字,說的正是齊國的地理環境和特徵。海漁業十分發達,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這些優勢,管仲確立了優先發展手工業的國策——單單把商賈吸引到齊國來還不夠,還需要讓他們看到此地有利可圖。

首先,將採礦業和製鹽業收歸國有,“銷山為錢,煮海為鹽”,開礦冶鐵、曬海煮鹽可以允許私人開採,但必須由官府專賣,不準私人販賣。這樣一來,原本掌握在貴族甚至商人手中的鹽鐵貿易被牢牢地把握在了國家手中,從根本上控制了齊國的經濟命脈,透過壟斷,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其次,大力推銷齊國的土特產品,“通齊國之漁鹽於東萊”,“皮幣玩好,使民鬻於四方”,同時給予來自四面八方的行商坐賈以減免稅收的便利。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面對如此優惠的政策和豐富的產品市場,商賈們自然聞風而動,很快就擠滿了臨淄城,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盛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