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四月十八日,牟文綬與劉良佐率領官軍在掛車河擊敗義軍,張獻忠向南奔走湖廣,安慶之圍旋解。
與此同時,身處紫禁城的崇禎帝也沒有閒著,他再次在乾清宮中召見了兵部尚書楊嗣昌。
楊嗣昌才華橫溢,機敏便捷,對歷史掌故瞭如指掌,每每面聖之時皆能思如泉湧,侃侃而談,與前任兵部尚書張鳳翼的呆滯木訥迥然不同,故而崇禎帝對其幾乎言聽計從。
待楊嗣昌禮畢起身,崇禎帝讓司禮秉筆太監王承恩搬來了一張几凳。皇上賜座,楊嗣昌不禁受寵若驚,趕忙再次磕頭謝恩,然後小心翼翼地坐到几凳上,身體前傾,只坐了半個屁股。
“當今天下,建奴襲擾於外,流寇禍亂於內,國家危難,不知愛卿有何破局良策,儘可知無不言。”崇禎帝憂心忡忡地詢問道。
“陛下,微臣心中有個構想,不過尚不成熟……”楊嗣昌欲言又止。
崇禎帝眼睛一亮,滿臉期許地說道:“卿但說無妨,今日這裡只有你我,沒有君臣。”
見皇帝都這般說了,楊嗣昌也便壯足了膽,向崇禎帝說起了自己構思已久的作戰方略。
在他看來這天下,好比人的軀體,京師是頭腦,遼東是四肢,中原是腹心,如今形勢是烽火出現於四肢,流寇禍亂於腹心。外患雖然乘之甚急,然而內憂更不能忽視,如果聽任腹心流毒,臟腑潰癰,徒有完好的四肢又有何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