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張玉道:“殿下,我軍可扒開大清河南岸堤壩,引河水來灌濟南城,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此城。”
朱棣聽後,眉頭緊鎖,想了半晌,搖搖頭道:“孤取濟南為得是隔絕南北,畫中原自守,若此城毀於一旦,軍民皆成魚鱉,與我有何益哉?”
張玉道:“我軍可先寫封勸降信,令城內投降,如若不降,則決堤灌城。大水一至,城內軍民為求活命,要麼投降,要麼亂自內生,自相殘殺。屆時我軍再塞住決口,既可以奪下濟南,又不會多殺傷性命。豈不美哉?”
朱棣聽後,點點頭道:“就依卿言。”
次日燕軍向城內射入了一封勸降信,大意為規勸城內軍民早日投降,如若不然,將掘大清河,以水灌城,城內軍民將盡為魚鱉,如有擒鐵鉉來降者,以其官官之。
城內收到勸降信後,過了半天,城頭上也射下一封文書,燕軍士兵不敢怠慢,急忙將這封書信送到燕王大帳。
燕王開啟一看,臉上又驚又喜,陰晴不定,張玉壯著膽子問道:“燕王,城內如何回話?”
燕王朱棣將那封信往張玉手中一塞道:“你自己看。”
張玉展開信紙一看,只見上面寫道:“學生賢寧叩首燕王殿下,不勝惶恐之至!昔周公為周室股肱之臣,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太師職之。今大王為太祖諸子之長,奉旨守邊,屏藩王室。幼主嗣位,殿下之於今上實與周公輔成王無異。奈何殿下因小隙,一朝起兵,絕親親之恩,背託孤之盟,操戈相向,視若寇仇,非但不能望周公之項背,幾可與劉濞比肩矣。不知大王日後有何面目見太祖於九泉之下也?竊為大王深所不齒。望大王上表謝罪,再修盟好,永為藩輔,天下乃安,功莫大焉,眾口交贊,謂大王為千古之下週公再世矣。望大王三思。學生高賢寧再拜叩首。建文二年五月辛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