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95章 治療費用是大問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自然》雜誌是全球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也被很多科技工作者認為是學術論文的最高殿堂之一。

許多影響行業的科研成果,通常都會得到《自然》的青睞。

米德爾的邏輯非常簡單,他聽說起源科技關於共生蛋白的論文曾經投遞給《自然》,但是《自然》都沒有鳥這篇論文,更別提發表了。

如果共生光合綠葉蛋白真的實現了,真的能夠改生物醫學的發展歷程,《自然》沒有理由不發表。

採訪完米德爾等人後,《紐約時報》以“科技不是科幻”為標題報道了共生光合綠葉蛋白的荒唐騙局。

《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依據有兩個。

一個是實地採訪華熙醫院,發現很多肺部疾病患者依舊在那裡等著,並沒有接受所謂的共生菌治療。

《紐約時報》肯定採訪不到已經接受治療的患者,因為這些患者還處於觀察期,根本不會接受記者的採訪。另外,共生桿菌的產量不多,也無法滿足大量患者得到救治。

第二個是國際主流學術界對共生光合綠葉蛋白的技術嗤之以鼻,甚至都懶得評論。而在夏國國內,也只有一個三流學術期刊才發表了這篇論文,這足以說明了該項技術的不靠譜。

和《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長期以來對夏國偏見的報道一樣,這篇文章又成本了大部分西方獨自茶餘飯後的閒談。

但是《紐約時報》中文版的報道就不一樣了,題目變成了《大量患者等待新技術的治療》,內容也非常中性,就像描述張三去李四家吃飯那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