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披髮入山和剃髮為僧,這是明末清初遺民身在清廷控制區而不肯接受其統治的兩種較為有代表性的方式。披髮入山,自不待提。剃髮為僧,亦是由於清廷的剃髮易服惡法,導致了原本朱熹解讀孟子“逃墨”思想的“逃禪歸儒”,在此時也變成了“借禪逃清”。
鄺露言及的這個朋友,陳凱沒有任何印象,但卻讓他想起了另一個叫做張岱的浙江人,那原本是個隨性灑脫的儒家士人,曾在深夜過金山寺時偶有所感便唱起了大戲,隨後在和尚們的目瞪口呆中揚長而去。如今,似乎也已經入山了,在山中當起了遺民。
這兩種,例子是不勝列舉的,他們算得上是明末遺民中表現得較為激烈的,只是相比如錢謙益、黃宗羲、顧炎武那樣在背地裡謀劃著、行動著抗清事業的,卻又差了一重。
當然,這世上更多的那種,那是時而吟詩作對,表達一些思念故國的情結,平日裡則該做什麼做什麼,既不仕明,也不反清,獨善其身的。這等人物,他們自身是拒絕出仕清廷的,但是對於子侄輩卻是並不介意,甚至是有所鼓勵的仕清。於他們而言,改朝換代,但是家族的利益卻是不能因此而受損的。
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像堵胤錫、張煌言、文安之乃至是揭重熙那樣,因為這世上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米養百樣人,與其寄希望於旁人,遠不如做好自己來得更為實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