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沒等彭巳丁念頭轉完,楊松林又講道。
晚晴末年,革命志士在巴蜀各地煽動保路運動,發動大規模起義,全省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進而發展為起義力量──“同志軍”,實質上就是以農民為主,利用袍哥組織為先導的。
大量的下層群眾蜂擁參加袍哥組織以後,又漸漸影響士紳富戶的相互效尤,藉此保家。這到後來,巴蜀的袍哥組織,更是深入各州府、縣,甚至各城鎮鄉村,到處都在“開山、立堂”,當時民間流行兩句口語:“陰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而倥子就是指未參加袍哥組織的人。
袍哥以“講豪俠、重義氣、仗義疏財、急人所急”為號召,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袍哥,即所謂的“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
在清水袍哥中,又要分“金帶皮”和“下九流”。
金帶皮的含義是:金代表有錢,皮是面子,即有面子的有錢人,叫金帶皮袍哥。金帶皮袍哥利用自己的權勢,能夠“一步登天當大爺”。
至於那些測字、算命、跑堂、道士、兵卒等被人視為下賤行業的人,列為下九流,只能在“智”、“信”兩堂。
渾水袍哥的組織和清水袍哥一樣,只是稱謂上有些不同,清水袍哥的頭頭稱“舵把子”或“社長”,渾水袍哥習慣叫頭頭為“老搖”,意思就是搖舵的、掌舵的。比老搖低一級的叫“邊棚老闆”、“管事”,普通渾水袍哥被稱為“跳灘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