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萬曆四十七年,接任於遼東薩爾滸對陣滿洲兵喪師敗績的楊鎬為遼東經略的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熊廷弼以“請集兵十八萬,分佈雲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兒、鎮江諸要口,首尾相應”的理由,要求朝廷增兵遼東鞏固防線,其時湖廣永順宣慰司、保靖宣慰司、酉陽宣撫司及尚為宣撫司的石砫均在徵調之列。
除了西南,明廷在東南方向也調集了包括曾名噪一時的浙江兵在內的援軍。然而萬曆四十八年五月,前往遼東的路上的石砫兵卻“至通州,偶與浙兵相觸格鬥”,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械鬥,“情節起於片言之爭,兩兵殺傷未已也,而斃及民命矣。混搶行李未已也,而折及民房矣。炮聲與喊聲齊鳴幾至天地動搖,城磚與瓦屋皆震”,幾乎演變成正兒八經作戰對陣,最後還是“地方官諭解旋止步”。
秦良玉當時甚至直接上疏萬曆帝,要求在原本三千白桿兵的基礎上,再調三千五百人去遼東,說的理由是“臣所將之兵止三千三十員,又自成一類,恐軍聲不甚振”,看得出,風俗習慣與他地不同的石砫兵在外省客戰期間因被孤立針對而滋生的自保之心。
朝廷視遼事為重,為避免節外生枝,萬曆帝並未將這件事擺上檯面走公審程式,而是以私人的名義下了口諭給涉事相關方,“以各兵爭鬥殺傷,領兵官鈐束何在,著聽地方官從公查理,仍各率眾星速赴遼。如再逗留生事,依議從重究治”,好歹把事情壓了下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