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韓國,洛陽。
燕國在兵敗之後,並沒有聽天由命、坐以待斃,而是立即派出使者向韓國請罪。無論燕國有沒有勾結趙國背叛韓國,都已經不重要了。現在的事實就是韓國是勝利者,一qiē由韓國說了算。成王敗寇的準則在這個亂世尤其適用。
燕國如果不認罪,韓國有充足的理由派出大軍征伐燕國,雖然現在的理由已經足夠,但畢竟韓國並沒有鐵了心要和燕國為難。燕國更願意相信,韓國在伐趙這件事上,更希望自己保持中立的,而不是同時與燕、趙兩國為敵。
榮蚠成了替罪羔羊,回到薊城後,榮蚠與燕王單獨相處了半個時辰,然後自殺謝罪。沒過兩天,燕王便派出使者,攜帶榮蚠的首級,前往洛陽。燕國想要用這種手段來重新取得韓國的信任與諒解。
將罪責推給榮蚠,總好過燕王主動站出來表態,說自己對韓國有不臣之心,不軌之念。這也是給韓、燕雙方一個臺階下。
為了表示燕國的誠意,燕王派出的使者是將渠。這些天來,燕國丞相將渠拜訪了洛陽所有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送出了無數的珍寶,當然,將渠也沒有忘jì一位足以左右時局的關鍵人物——韓王后。
只是,韓王后很是抱歉地告sù將渠,這些天韓王忙於處理政事,很少來後宮。即使她心憂燕國,主動求見韓王,韓王也似乎知道了她的來意,一句輕飄飄的“後宮不得干政”算是表明了韓王的態度。所以,韓王后也是有心無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