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蕭永藻身為上書房大臣,今春旱情又是如此嚴重,料知康熙遲早必有一問,這方面早就做足了功課,聞言便從容回道:“冬小麥拔節、灌漿均在春季,今年春旱來得早,陝西、山西、河南、直隸的冬小麥基本是保不住了,若是持續旱下去,很可能顆粒無收。”
康熙不置可否的低“唔”了一聲,隨口問道:“五月之後才能解除旱情,宜種何物?”
怎麼問起這事來了?蕭永藻不由頗感詫異,這主子一生重視農耕,這些問題早就爛熟於心,何須相問?稍稍猶豫他才緩緩說道:“回皇上,五月正是仲夏,雨水充足的話,粟谷、蕎麥、高粱、豆類都適第134章各有盤算宜種植,粟谷、蕎麥、高粱成熟時間都不長,入秋便能收一季,若是五月旱情能解,下半年口糧就有保障。”
因為在試種玉米、番薯、馬鈴薯這件事上有些猶豫,康熙純粹是下意識的有此一問,蕭永藻的‘保障’二字倒是提醒了他,既然胤禎在信中一再提及這三種農作物能高產抗旱,那就著他保障試種地區的口糧,他左右是不缺錢。
黃河以北各省,初夏時節十年倒有九年旱,高產抗旱的農作物,著實讓康熙心動,再說,胤禎聞知旱情便主動購糧北上,又廣為蒐羅種子,僅是這份憂國憂民之心便難能可貴,倒不如由著他,成則可喜,敗亦無憂,何苦打擊他積極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