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韓非子》裡面有對和氏璧的記載,大約是在春秋時期出國有個叫卞和的,在荊山看到有鳳凰落在一塊石頭上叫了好半天,遂認定這塊石頭是一稀世珍寶,於是就抱著石頭去獻給楚厲王,厲王讓玉工檢視,玉工說丫就是塊破石頭,然後厲王不爽,砍了卞和的左腳。後來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抱著石頭去獻給武王,結果重蹈覆轍,又丟了右腳。等到武王死了,文王即位,卞和還想去獻寶,可是實在是沒有再多的腳了,於是抱著石頭再出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渴望得到文王的注意。結果這文王也是閒的沒事幹,竟然派人去問怎麼回事,卞和就如此這般的說了一遍,大體意思就是我可不是在乎自己吃了虧,而是替這寶玉感到不值啊!於是文王深受感動,本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命令玉工剖出石頭,得到了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後來和氏璧就成了楚國的鎮國之寶,不但能鎮國,還身兼數職,幫助一干歷史人物留下了美名和惡名。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並沒有深想過其中的意義,而是感慨於楚王的無能。且不說連鳳凰不落無寶地這種婦孺皆知的常識都不懂,就說人家卞和連著獻了三朝國君,其中光是楚武王就在位51年,這能是普通人嗎?這種人就是不來送寶,也得趕緊找來討論下養生之道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