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閒篇扯到晌午,宰相公廨那邊還是沒有訊息,徐侍郎就讓小灶精心做了幾樣上京風味的吃食送過來,燴洛魚、黃斬雞、蒜茸肉還有蔥香小油餅……琳琅滿目也是小半桌。但是沒有酒。席有饌而無醴,這讓徐侍郎覺得很是過意不去。他歉意地對商成解釋,因為公廨隨時可能召喚兩個人進皇城,所以不能飲酒;因此他就沒讓灶房預備本地有名的幾種醇釀。
商成倒是不在乎。上京的幾種酒他上次來時都嘗過,全是果酒,度數也很低,簡單說就是含酒精的果汁而已。唯一有點印象的一種仿唐朝三勒漿的酒,傾在盞裡綠意盎然看著異常有賣象,可惜味道帶酸,就象摻了酒精再滴了醋的寡水。他只喝了一杯,以後再說什麼也不喝了。誰會沒事天天喝“醋”?他對徐侍郎說,他不在意席上有沒有酒。他還笑著拽了句文,說:“沒事。咱們以茶代酒,不亦樂乎?”
吃飯的時候,商成忽然想起個事情。他以前和張紹他們聊天時,曾經聽他們提起過,大趙立國根基漸穩之後之後,在太宗開平年間,曾以大將王箸為帥,發天下兵馬四十七萬分四路伐草原。這場大戰從開平九年一直打到景匡六年,共計十四個年頭,雙方前後捲入的人馬超過百萬,僅十萬人以上參加的大規模會戰就有五次;最後雙方都打得筋疲力盡,誰也討到太多便宜,不得不以當時戰線各自罷兵休整。等到高宗在位時,從太嘉三年到太嘉十三年,突竭茨人有過五次大規模的南下,其中第五次南下曾經一度突破石州汾州防線逼近黃河,當時大趙都有了遷都的想法,最後還是突竭茨人被一支隴西軍襲了後路,才不得不退兵;高宗也於是年去世。直到現在都還有一種說法,高宗皇帝是因為當時憂慮激憤過度而不幸在壯年崩殂。太嘉十三年秋天憲宗繼位,隨即在次年春天也就是顯德元年,發兵二十萬為高宗皇帝報仇,結果不慎在陰山北麓遭遇突竭茨埋伏,八萬精銳無一生還,兩位上柱國、三位柱國、十一位四品將軍也隨之殉國。那場大敗對之後的大趙軍事發展影響極大。自那之後,大趙的戰略指導逐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在當時的北方三衛耗費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沿著幾條突竭茨人南下的主要通道建立縱深防禦體系。直到前年,大趙才在時隔六十七年後第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草原。可令人難過的是,那次勇敢的嘗試,最終還是以失利收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