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論善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論善惡

孟子有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然,荀子又有云: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此意何解?無他,性本惡也,此惡非廣義之惡,乃狹義之惡,意為天生地養,遺傳之惡也,意說,禮儀道德,乃後天教化所至,非先天之性,是偽也。

此意無錯,然頗偏也,人之本性純樸無誤,然,並非惡也,只是不為善乎?廣義之惡,乃主動為惡,狹義之惡,乃天性使然,非惡之惡,皆因非善行,所惡也。

是以,荀子之惡,非廣義之惡,乃狹義之惡也,狹惡者,非善也,卻可為惡,然,卻非廣惡矣。

又云:人本質樸,是以,非善,非惡,乃狹義之惡,狹義之善也。

何解?有云:人本性善,混沌懵懂時,人皆善者,後因漸長矣,環境所染,才有所惡,是以,先有善,後有惡,或說人本無性,後有善惡之分也。

此善非廣善,狹義之善也,善有狹義廣義兩者,俠義著,不與人為善,然,非與惡為舞,廣義者,樂善好施,與人為善,乃後天教化所至,非性也,是以,人,先天不為善,卻也不為惡,是以,為狹義之從善者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