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關於三國演義和史實的區別:系列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三國關於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

民間傳說與話本中劉關張曾“桃園三結義”

雖然人們把視為義結金蘭的榜樣,但是歷史的真相卻是三人並沒有結義。三人結義其實是《三國演義》作者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小說情節內容所需而編造出來的。

三國志中:

劉備在鄉里聚合徒眾時,關羽、張飛就已投其門下。劉備後為平原相,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關羽還說了一句話:“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

張飛年輕時和關羽一起事奉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張飛把關羽當兄長一樣看待,未提劉備。而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見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人殺害後,魏文帝曹丕問群臣劉備會不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劉曄形容他們的私人關係為“恩猶父子”,連“兄弟”二字都未用。

演義中: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當時劉備“年已二十八歲矣”。隨後,他在同一天先後認識了張飛、關羽兩位豪傑,彼此都有相見恨晚之意,於是次日,三人便舉行了膾炙人口的“桃園結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