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章 方法策略

熱門小說推薦

<!--go-->

10月14日。

卓群回到1996年的第四天。

他開始悄悄變賣自己的家當。

剛買了沒兩個星期的愛華隨身聽,他就給送回了信託行。

而且因為急需錢用,他不願透過寄賣等買主。

直接是以二百七十元直接賣斷的方式轉讓給信託商店。

這還是因為他剛買走沒幾天,又是大學生,人家給的優惠價呢。

同時,他把自己的手錶和一隻全新的鋼筆也給賣掉了。

但因為手錶是石英的,鋼筆又是大路貨,都不值什麼錢。

這兩樣加起來也只拿到四十二塊。

另外,他還把十六盤原版磁帶也拿到了校門外。

以三塊一盤甩賣價從專做學生生意的小販那兒換來了四十八元。

那麼最後再加上本月的二百八十五元生活費。

卓群的全部財產總共應該是六百四十五元。

要不是因為腳踏車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後面還得派大用場,他恐怕連腳踏車也給賣了。

這就是他的全部啟動資金。

說實話,在這個年頭,京城人的月平均工資是八百元。

社會上又正在鬧下崗,好些廠子都只能發一半或是開除三分之一的工資。

這筆錢對普通的大學生來說,已經是不容小覷的一筆財富了。

實際上大多數大學生富與窮的差距,也就是月生活費到底是三百還是六百的差距。

可另一方面,由於連年的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高漲。

這點錢要是在校外面花起來,還真幹不了什麼。

據報紙上剛剛刊登的調查結果顯示。

在京城,如今十元錢,也就能看一場普通國產電影的。

還能吃一頓快餐,包括半個雞腿,一碗飯,一碟泡菜,一碗湯。

再或是坐“面的”十公里。

而如今一身像樣的休閒服裝就得二三百元,一桌像樣的粵菜能上千。

說白了,社會上真實消費水平對比人們群眾的收入來說,已經遠遠的超前了。

所以卓群湊足這筆錢後,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就跑到郵局或是郵票市場去淘貨。

為了扮演好“大款”這個角色,他還必須暫時隱忍,專款專用才行。

於是一夜過後,他先是去校外花了七十塊錢買了兩條“紅梅”當業務煙。

然後跟著就在公共課堂裡,公開對402宿舍的全體成員宣告了他要請客訊息。

說晚上在校門口的“永樂餐廳”聚餐。

毫無疑問,這一下當然歡聲雷動啊。

不但同屋的兄弟們都為這驚喜振奮不已,旁邊更是投來不少羨慕的眼神。

這年頭,大家的肚子還是挺素的。

一頓白吃的酒肉,相當具有吸引力。

特別是李凱,那簡直樂瘋了。

當天中午,他都懶得蹭飯了,就是為了留點肚子,晚上多補補。

只是402的宿舍成員們哪裡又會想到啊。

卓群的豪爽其實不過是下餌罷了,他們才是人家眼裡的獵物呢。

卓群打得什麼主意啊?

嗨,很簡單,就是用別人錢,為自己賺錢。

打算跟這些室友們借錢唄。

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他一個外地來的大學生手握空拳,身在京城。

不從周圍認識的人身上想辦法,還能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更何況我們的國情本就是人情社會。

在這個社會上不懂得怎麼去利用人脈的人,幾乎都過得不好。

要讓卓群自己總結,他就認為自己前世主要吃了這方面的虧。

他上大學的時候,太過於關注自己的學業了。

把“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理解得太片面,誤以為“知識”二字僅限於學科範疇。

完全沒有想過如何把家庭背景不錯的同學變成自己未來的助力。

這個道理,他是在走入社會、闖蕩多年才慢慢領悟的,已經為時過晚。

否則他的成就絕不僅限於小小的採編副主任。

不過現在既然從頭來過,那就不一樣了。

他絕不會再傻到白白放著這麼好的資源,不加以利用。

這些同屋的兄弟們跟他交情最厚。

作為他成功之路最初的踏腳石,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為什麼想要借錢還非得請客呢?

這就是辦事的方法策略了。

要說卓群直接開口跟這幾個兄弟借錢,也不是不行。

但這年頭誰都不富裕,這種做法就顯得很突兀。

既讓人為難、反感,也得欠人一份,屬於消耗性使用人情。

這不犯傻嗎?

卓群在社會上泡了這麼多年,他其實特別清楚國人的心理。

無論是誰,幫朋友應急的借款,嘴上再大方,借出去心裡也是煎熬的。

反過來如果是有好處的投資。

哪怕是其中蘊含著有巨大虧損的風險。

許多人卻能沉浸在虛假的美夢裡,趨之如騖。

現實的明證就是好些人超市買東西,總會為省個塊八毛的反覆計算,斤斤計較。

但這些人在股市投資,卻敢於閉眼胡來。

也許為了一個小道訊息就敢輕易扔進去成千上萬的血汗錢。

是的,就因為國人的苦日子過夠了。

吝嗇和貪婪,幾乎在每個人心裡都巧妙的並存。

但卻很少有人重視致富方式的邏輯和科學機率。

這樣的特性,既造就了華人群體無以倫比的賭性。

也是我們國家詐騙案層出不窮的原因。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上趕著不是買賣啊。

聰明的辦法,是欲擒故縱。

他確實需要錢,可絕不能直來直去的求別人。

反過來,得杜撰出一個不存在的投資基金,以巨大的利息回報為誘餌。

得讓大家乖乖的,主動把錢交給他,還得感激他才划算。

甚至他還可以用抽成佣金,進一步促進大家為他開拓財源的積極性。

真到了大家都嚐到甜頭的時候。

相信哪怕他坐享其成,也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

沒錯,這就是龐氏騙局的原理。

可和騙局有本質不同的是,他的計劃沒有資金斷裂的可能性。

他大可以用郵市上斬獲的利潤去堵上這個資金窟窿。

只是他必須假借其他高大上的名義才好取信於人罷了。

所以嚴格說來,他是騙人了,可這不是帶有惡意的謊言。

反而確實可以讓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

為此,他大可以坦然處之,不存在半點的心理負擔。<!--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