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14】我要讀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過了年之後,宋友亮又要去大嵩衛的衛學讀書了。明朝以文制武,如果自己能考上個功名什麼的,將來行事也能方便很多。明代在周邊地區建立不少衛所,派遣軍隊駐紮,既理軍政,又理民事。但沿邊地區經濟、文化不發達,武臣子弟長期居住在沿邊地區,沒有入學讀書習禮的機會。為此,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下詔在遼東等衛設立衛學。此後,沿邊其他衛所也都先後設立了衛學。明代衛學的設立情況比較複雜,有一衛設立一所衛學的,有合二衛設立一所衛學的,還有聯三衛、四衛設立一所衛學的。

其實那大嵩衛的衛學荒廢已久,完全是一些武官子弟瞎胡鬧的地方。裡面的教喻先生拿這般武官子弟毫無辦法,只是按月拿俸祿,混日子罷了。宋友亮以前以為軍戶是不能參加科舉的,其實事實剛好相反。根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進行統計可以發現,永樂十三年乙未科,軍籍考生中榜者為47人,佔總數的13.4%,與大多數軍戶尚未在經濟上翻身的背景相一致。而到弘治十五年壬戌科,軍籍進士已達到88名,佔總數的22.2%。若加上14名官軍籍進士,則佔到了總數的25.7%。此後,軍籍考生中榜比例大體保持在25%左右。如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軍籍(含官籍)進士為87名,佔25.3%。崇禎元年有84名,佔23.8%,考慮到明朝中後期軍戶數量呈持續下降趨勢,軍籍進士已經遠遠超過了明朝軍戶佔全體人戶的比例,說明軍戶較其他人戶謀取政治保護的願望更為強烈,付出的努力更大,只是一般的窮軍戶無力供養子孫讀書罷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