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變應萬變(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黔北很亂,被譽為“黔北第一門戶”的松坎不但不亂,反而隨著一千多川東團練的進駐變得愈加繁榮。

四川協濟貴州的糧餉源源不斷經松坎河運到碼頭邊,再由貴州督糧道選派來的官員率兵勇、腳伕轉運到各州府,分發給正在平亂的黔川滇三省官軍。巴縣和綦江的八省客商也將商貨從巴縣源源不斷運到這兒,再由大小六個商幫把貨運往遵義甚至貴陽等地。

鎮上的百姓都有活幹,只要肯出力,碼頭上的貨真背不完!

附近的百姓一樣能在松坎找到營生,可以去碼頭做腳伕,也可以去商隊做“鹽巴老二”。雖然背鹽不是個好生計,以至於當地把人死了說成“背鹽去了”,但總比活活餓死或跟著造反被官軍砍了腦袋強。

還有些百姓做起了小本買賣,把用茶或別的山貨換到的鹽或布賣到附近場鎮甚至桐梓縣城去,然後收購山貨來換更多的鹽或布。別說駐守在此的四川團練,就是本地的衙役也分不清那些揹著山貨來鎮上換鹽、布或糧的百姓究竟是“在團”還是“在緣”。

既然無法甄別伍奎祥乾脆不甄別了,在鎮外設了一個關卡,命當值的勇壯搜身,只要不帶凶器進鎮就行。同時命各團當值的斥候換上百姓的衣裳,偽裝成小商小販或腳伕不動聲色留意陌生人的動向。

值得一提的是,遵義知府朱右曾竟委派了一名叫江炳琳的候補知縣駐松坎,專門採購遵義府平亂所需的鹽和糧。桐梓知縣竟也派長隨和一個書吏帶著幾個衙役跑到松坎,專門課徵地丁銀和雜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