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賜教?”
“扶蘇於儒家之學,瞭解的其實不為多。”
“不過,昨日閒暇之時,倒是翻閱了一卷《論語》,其中有一篇扶蘇還依稀記得。”
“齊景公問政於孔丘。”
“張良先生,你且說說孔丘是如何迴應的?”
扶蘇放下手中茶盞,口中唸叨一眼,雙眸閃爍亮光,掃了張良五人一眼,而後自案後起身。
見狀,張良五人也是起身。
縱然扶蘇單手壓下,亦是無用。
“此語出於《論語·顏淵》,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對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張良一禮,於扶蘇公子此問緩緩迴應著。
“張良先生是儒家英傑,此語之意,想來比扶蘇更為了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丘一言以蔽之,可惜,如今的諸夏間,仍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墨家無君無父,禍亂極大,此所謂機關城覆滅緣故!”
“儒以文亂法,此為數月前儒家所得。”
“俠以武犯禁,此為眼下農家之困局。”
“果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則仁禮至,秩序出,諸夏安穩無虞,庶民歸於百業。”
“先生以為然否?”
踏步入廳中,隨意踱步著。
儒家!
儒家的道理很不錯,父皇和叔父當年也聊過這個話題,當時,自己就在身邊,也聽了一些。
諸子百家的道理沒有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