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那說客聞言,故作驚詫道:“國公何等樣人,難道也信這樣的話?”
“前朝尚有五年平遼之豪言呢,但實際又如何呢?他們如何保證鹽政一定如他們所想的那般,只要改革,便可多利幾十萬?”
劉鈺似笑非笑地看了說客一眼,盯了片刻,慢悠悠道:“你的意思是說,一定不行?”
說客忙道:“回國公的話,還如剛才所言。行,也不行。小人斗膽試為興公言之,若無道理,小人這裡離開,再不做這口舌之事。”
見此,劉鈺心想還是自己的態度讓這些人產生懷疑和誤解了,否則的話,他們應該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很多事,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但既然對方已經掉進圈套了,明知道這番話都是如之前“給蜀鹽加薪柴稅”、“查禁閩粵曬鹽法”之類的扯淡言論,可劉鈺還是假裝收了錢需得給人個機會才是。
“國公明鑑,這行與不行,要分開來看。”
“淮北,行。”
“淮南,不行。”
“但恐天下人覺得,淮北行,則必可移此政於淮南。”
“然而,一來,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枳橘如此,鹽政亦如此,淮北可行之法,怎麼就能得出結論,證明淮南一定行呢?”
“二來,天下愚者多矣,多以為淮北可,則淮南必可。然而淮北之鹽,不過三十五萬引;淮南之鹽,數倍於淮北。一旦其政移於淮南,鹽政崩潰,則勢必大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