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種潛意識裡湧出的“下作”的商人思維,把皇帝自己都弄得內心都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貴為天子,怎麼會有這麼最賤之人的思維方式?
待這種心思消退,皇帝卻還是不得不考慮錢的問題。
缺錢。
戶政府能出一部分,但肯定不夠。
內帑今年也沒有多少剩餘,很多錢要投入到南洋貿易之中作為股本,而且之前還收購了一批肉桂檳榔寶石,現在還沒出貨,押在倉庫呢。
外加對官窯瓷器作坊的投入、對西洋貿易的入股,若不想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就不得不等著這些錢慢慢生息。
這時候是取不出來的。
對南洋戰爭,花的是內帑的錢,這些錢肯定是賺的,但肯定不可能今年打完南洋明年就連本帶息都回來了。
劉鈺引用太宗皇帝的話,說人的生命誰也不知道啥時候就沒了。而大順的記憶裡,太宗皇帝確實是天下未定而崩殂的,荊襄之戰後確實沒活幾年,這種事誰也說不準。
故而皇帝是想著,既是要幹,那就晚幹不如早幹。
劉鈺既說能借到錢,實在不行借點錢用也不是不行,週轉一下子,也好過加增“淮餉”,引得天下出亂子。
如果真要治理淮河,明年就要把漕運停了。
趁著冬天,治理淮河的錢得出。
那漕工的安置,這些錢也得出。
全算下來,可就不是三千萬兩這麼簡單了。
不借錢的話,就得一點一點地攢。攢到啥時候呢?攢十年後,假設一切風調雨順,錢夠了,萬一自己嘎一下沒了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