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幾年前,劉鈺在阿姆斯特丹策動政變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一點。
他的判斷很簡單:在百姓極端不滿攝政派的情況下、在奧蘭治家族的號召力如同千年前炎漢劉氏的威望之下,威廉四世真有政治抱負、真有雄才大略、真有膽識氣魄、真有擔當責任,政變還輪不到他來推動。
要錢有錢。奧蘭治家族的旁支基本都絕嗣了,大量的神羅伯爵的莊園地產、東西印度公司的股票,妥妥的荷蘭首富。
要人有人,本身在政變之前,就是弗里斯蘭、格羅寧根、海爾德蘭等省的執政,雖然加在一起不如一個荷蘭省富,但總共也就七省,而荷蘭省議會又按照城市弄出來一堆有一票否決權的議員。自己家族還有一堆追隨者。
要名望有名望、要人脈有人脈、要百姓的好感度有好感度。
結果這麼好的基礎,都不敢主動出擊,劉鈺也就判斷出來這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這要是在大順,權比霍光、名比王莽、勢若曹操,還輪到著別人來忙活黃袍加身的事?
到頭來,還是劉鈺煽動情緒、藉著普魯士人退出戰爭、看起來荷蘭大有便宜可賺的情況下,把他騙上來的。
既然是騙,那麼劉鈺就已經料想到今後的情況。
從一開始,他就是奔著“先上後下”的想法來的。
威廉四世,被劉鈺策動政變扶上來,就是來承擔荷蘭民眾的一切不滿的,也是來粉碎荷蘭人民最後一點愛國熱情和大國情懷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