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六五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在發新股還是發債券這一點上,十七人董事會的決策,實際上是符合“先上車”的股東的群體利益的。

誰要是當初先上了車,是那800萬兩白銀原始股的一部分,誰也不想增發新股。

於是現在問題就出來了。

大順下南洋了。

800萬兩的原始股,直接兌付,真不是兌付不起。

但是,12倍的債券呢?

這才是真正要命的東西。

這才是牽著王八吊著鱉的存在。

槓桿太大了。

這也是為什麼劉鈺說,就算是荷蘭人提前知道大順要下南洋的訊息,也無計可施的原因。

非要發債券,不增新股,怎麼能在南洋擴軍備戰?

反過來,要擴軍備戰,大順虎視眈眈,就算髮新股,有沒有人願意買?

明知道這錢可能打水漂,誰會為公司接盤?

有這錢,買法國國債、買英國國債、買俄國國債不香嗎?

東印度公司要是一開始就發新股,增加資本,降低股息,損害原本股東的利益、為公司長遠利益著想,也不至於在東南亞搞出諸多竭澤而漁、毫無遠見的手段。

可反過來,這麼搞,明顯違背了資本的逐利性,需要的不是一個對全體股民負責的董事會。

而是一個絕對集權的、說一不二的、無限權力的無限責任制的董事長,或者叫東印度公司國王。

這又和金融規則相悖。

而先行一步的金融規矩,又是荷蘭之前領先世界、當過超級大國的基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