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罩素色披風, 頭上束髮的亦是素冠。
她步下御輦, 肅王府門前已經呼啦啦地跪了一地的人,同呼萬歲。
元幼祺略略掃過眾人, 見到為首的是著重孝的肅王次子元璞, 心中冷哼一聲,她並未如慣例般親扶了他起身,以示慰問。而是選擇視而不見。
慰問嗎?在她的心裡, 元璞根本不配。
元幼祺於是擺了擺手,讓眾人都平身。
接著, 也不多言, 邁步入府。
如此走著, 似不經意間,元幼祺的目光與人叢中面無表情的元君舒對視一眼,仍是淡淡的,似沒看到這個人一般。
而那一眼的深意,唯有她與元君舒明白。
肅王既歿, 天子必來親祭,做了元幼祺十幾年臣子的眾人對他們的這位皇帝還是瞭解的。誰都不想在皇帝親至肅王府的時候沒看到自己的人影兒,對肅王老殿下不恭敬,難道不是打陛下的臉?這個理,誰都懂得。
兼之,肅王長子元理暴斃,這事太過蹊蹺。元理畢竟正值壯年,縱是再心傷父親之逝,肅王臥病在榻幾個月,難道到此時方想起傷心痛苦來?
對朝事善察的幾家大臣均敏銳地發覺了肅王府恐是有變,他們於是更是不敢離開寸步,藉著憑弔老殿下的由頭,實則眼巴巴地等著皇帝駕臨。
皇帝終於到了,他們行禮罷,簇擁著皇帝入府門,暗中則忖著皇帝的心思。
任誰都看得出,皇帝的心情不好,極不好。
倒不是皇帝面上表現出來了什麼,而是近來發生的樁樁件件,實在是讓人沒法以為皇帝的心情好——
幾日前,正常早朝的日子,群臣入宮,大殿上竟沒見到皇帝的影兒。
一國之君,竟忘了上朝了?
群臣驚詫。
莫不是睡過了頭了?
怎麼可能!
皇帝不是幾歲的小娃娃,這點子自制力都沒有?就算皇帝一時貪睡,內廷當值的宦者都是擺設嗎?
群臣不明就裡地等了兩刻鐘,皇帝還是沒出現。
就算臨時有事,皇帝好歹也得著內廷總管唐喜知會一聲吧?
那日也怪,本該照常上朝來的寧王殿下也不知什麼緣故沒有來。
莫不是宮中出事了?眾人心裡俱都忐忑起來。
又苦捱了一刻鐘,就在群臣急得熱鍋上的螞蟻般,甚至有幾個性急的要入宮去“問問清楚”的當兒,太后身邊侍奉的潘福傳太后懿旨到——
“貴妃病重,陛下陪伴一宿,今日輟朝。眾卿且各安其事。”
眾人聽了,都是愕然。
貴妃病了,他們倒是聽說了,怎麼突然就病重了呢?陛下還守了一夜?
這便古怪了,前兒不是有傳言說貴妃惹惱了陛下,被陛下禁足於景寧宮了嗎?
縱使這是謠言,可是十餘年來,帝妃的感情似乎並沒有多麼深,陛下怎麼能夠守了貴妃一夜,連早朝都停了?
有幾個不認同韋家的臣子,已經開始疑惑起那道懿旨來。而其他人的腦中,不免想到了一種可能:貴妃怕是命不久矣,不然陛下怎麼會如此上心?
不論每個人存著怎樣的心思,這一日好歹是抗過去了。第二日,皇帝照舊早朝。
真的是一切照舊,皇帝甚至連與前一日輟朝相關的一個字都沒提及,彷彿那只是眾人做的一個夢。
群臣正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一道聖旨將所有人都轟懵了。
那是一紙和離書,是皇帝與啟祥宮的周美人的和離書!
大魏民風開化,民間夫妻和離並非奇事。可是官宦世家的夫妻,是鮮少有和離一說的。
一則因著世家聯姻,利益總是高過感情,沒有幾個世家夫妻是為彼此傾心戀慕而成就秦晉之好的;二則是和離之事,怎麼說都是太過丟人,無論男女哪一方,包括他們身後的家族,將來都難做人。是以,寧可將就著過日子,夫妻感情再糟糕,也鮮少有人會選擇和離。
所謂“柴米油鹽幾十年,糊里糊塗地也就過去了”。
官宦世家尚且如此,何況天家?
所以,當這道聖旨頒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皇帝瘋了。
然而,仔細研讀過這道和離聖旨之後,人們的心中又生出了別樣的感覺——
歷朝歷代的天子,有對后妃不滿、厭恨的而對其冷落,甚至打入冷宮死生不復相見的,也有休妃甚至休掉皇后的,但那是“休”,不是“和離”。
和離和離,是和而離。說白了,就是彼此以和為貴地分手。
周美人,一個小小的美人,自身位分不高,又沒有煊赫的讓皇帝不敢忽視的家世背景,究竟是怎麼做到,讓皇帝與其“以和為貴”的?
且,美人的位分連妃位都遠夠不上,遑論後位。怎麼配得上,用上夫妻之間才能用上的“和離”?
要知道,天子妻,唯皇后一人啊!
而陛下的後宮之中,是沒有皇后的!
再看那份和離聖旨上的措辭,“若是結緣不合,比是冤家……二心不同,難歸其意……望相離之後,得登蟾宮,各自歡喜……”。
這是表明周美人與陛下情不投意不合?陛下縱是相離,亦祝福她登蟾宮,得歡喜?
何為登蟾宮?當然是希望她能重獲才高德佳的伴侶的意思唄。
所有這些,無不指向一個猜想:皇帝在意周美人在意到了十分!
天子至尊啊,想要一輩子拘住一個女子,是多難的事嗎?可是陛下呢?寧可許她以自由,讓她去追逐自己的心愛之人,寧可苦著自己,也不肯拘著她!
這該是何等的愛重!當真感人至深!
元幼祺若是知道,因為她與周樂詩和離之事引出許多文人騷客的感慨傷懷,今世到後世寫出了許多關於“仁宗與周美人”的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歌詞賦、筆記小說,不知會做何感想。
這些終歸是文人的感性作祟,除了給元幼祺的一生添了許多風流雅蘊倒也不妨礙什麼,但在群臣中另有一種猜測,就讓人不能不在意了——
貴妃病重,周美人被和離,加上之前的莫名獲罪而不再被提及的譚婕妤和武美人,這後宮之中,皇帝身邊的女子,皆因著各種各樣的由頭而遠離了皇帝……皇帝已過而立之年,後宮卻無所出。
聽聞衛國公的孫女韋臻苦戀陛下十幾年,如今還枯守閨中。又聽聞太后已經應了韋家,正張羅著要迎韋臻入宮,韋臻的生辰八字都被韋家送入了宮中。
若說之前皇帝苦戀周美人而不得的話頭兒還能被當作逸事趣談,那麼與韋臻相關的這個猜想就不能被當作玩樂了。
韋家已經出了一個太后,難道還要再出一個皇后?
將來誕下的皇子也流著韋家的血,這天下,還有旁人嗎?怕是都要變成他韋家了的吧!
元幼祺親赴肅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