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沒有見過俞菱心,便還需要引見招呼番。甚至還有人因著俞菱心衣飾美、容貌秀麗,又跟在明華月身邊,便錯以為這是傳言中要與明錦城定親的文氏女。
然而等到說清楚俞菱心是俞老尚書的孫女,昌德伯的外甥女之時,眾人明裡暗裡打量過來的眼光便再不相同了。
尤其是有人認了她身上幾件天水翠之後,眾人心中幾乎就生了跟先前荀湘齊珮等人同樣的疑問——荀家這是在相看未來的兒媳婦?而且在這樣場合帶在身邊,就是相看得差不多了罷?
可是給世子荀澈,像不大得上,倒是少爺荀淙更像些。
於是在隨後的攀談之中,同樣早早到了荀家的俞大太太蘇氏便頭次得到這樣多人的青睞與寒暄。
蘇氏初時是有些懵的,大姑娘與荀家明家姑娘交,將來前程定不錯,這個她原本也想到了。而家裡幾番折騰衝突,又被婆婆與丈夫多次敲打警告,她近日裡就格外安分,不多問也不多說,只是門心思為自己的女兒俞芸心預備去文華書院讀書的事情。
曾經炙手可熱的文華書院已經給了帖子,正式收錄了俞芸心,蘇舅母的女兒蘇薇也得了讀的名額。只是她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像文華書院這幾個字就不再被人們太多談論,曾經叫京中閨秀翹首以待的文華詩會也不如玲瓏文社的結社更叫人動心。
因而當俞芸心收到文華書院的帖子,拿著與老太太報喜,又提要在家裡設宴慶賀的時候,俞老太太的應承也是無可無不可,反而叮囑了幾句日要早些到荀府賀壽,務要處處謹慎少說話,看見什麼都只聽著就。
蘇氏這時候終於有些明白了,原來大姑娘的前程遠比她以為的,甚至比她敢去想象的還要大得多的多。她跟女兒坐在賓客之中客著,遠遠看著俞菱心跟在文安侯夫人走動,遙遠得像不認識樣。
而其他夫人太太們見蘇氏言談之間味客氣糊,倒也不似有意推脫,而是真的像不知道荀家的打算樣,也完全沒有即將與侯府接親的驕矜甚至親近,便紛紛想到蘇氏這個繼母的身份,再聯回幾個月前隱約聽說的什麼車馬傳聞,明的便也就不說了。
俞菱心這邊看得分明,她這些日子忙碌之中在自己家裡時間實在不是很多,偶爾去給祖母請安說話的時候能覺祖母的態度。俞老太太應該是心裡有數,至少能覺來明華月是蠻喜歡她的,所以也就樂見其成放手不管。畢竟如文安侯還在郴州,真要談婚論嫁也還得等等,來往之間也只能這麼糊著。而在如的局勢之,權衡利弊,俞菱心自己更關注的也是壽宴之內不要事,荀澈的籌謀都能順利就。
申時刻,賓客們差不多就要到齊了,而外頭的風雨也越發密了,嘩啦啦打在亭臺樓閣的青瓦廊簷之間,風也越發寒涼,所有的華廳閣裡雖然都團錦簇,張燈結綵似喜氣洋洋,賓客談之間偶爾朝外看幾眼,人人心中也都多少有嘆。
而這個時候,外頭的依仗禮樂聲終於響起,秦王、吳王、魏王三位皇子終於到了。
其實在三位殿駕臨之前,賓客們也有隱約的猜測,這樣的天氣情形,三位皇子會不會不來,或者會不會跟之前說的樣三位皆到,文安侯府到底有多大的面子。
顯然此刻外間儀仗排開,內監侍從唱禮之間已經道瞭如文安侯府在文皇后與朱貴妃之爭中的分量,三位皇子還是頂風冒雨到了。
大分賓客自然是留在廳堂之中等候,而荀家人除了年邁的壽星荀老太太之外,所有人再加上明錦城明錦柔兄妹,昌德伯府眾人並幾個荀家的遠親也同跟著到外頭迎接。
俞菱心原本不想這個時候還跟著,明錦柔直接挽了她,低聲道:”姐姐還是陪著我罷,我怕等……“俞菱心這才想起來,日頭位到的就是秦王。說起來,明錦柔應該是幾個月沒有見過秦王了,而先前荀澈也曾仔細叮囑,明錦柔定要做副對秦王仍舊有些遷怒氣憤的樣子。
畢竟從表面上看,此時的荀澈與秦王仍舊未曾和解,也是皇后要格外施恩拉攏荀家明家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按著明錦城明錦柔兄妹與荀澈交的程度,他們也應該格外表現對秦王的不滿才對。
想到這裡,俞菱心不由拍了拍明錦柔的手:”難為了。“明錦柔咬著唇搖搖頭:”我是明家的女兒,有些事情沒辦法,只是姐姐在我身邊陪著的話,萬我有什麼……“俞菱心知道她的意思,或者提醒或者遮掩,之是有個協助。畢竟俞菱心與秦王沒什麼關係,心思會清明冷靜得多。
眾人當即匆匆趕到大門外去迎接,在中官司禮聲中同躬身行禮,秦王便當先邁步進了大門,身後有中官為他撐著硃紅大傘。按著大盛的禮法,皇子若是到宗親公卿之家飲宴來往,進門時雖有儀仗,在府內行走倒是不必。只不過日雨,所以這儀仗朱傘便還撐著。
俞菱心看清了秦王的樣子,剛要轉臉再望向後頭從未見過的吳魏王,眼光便掃見了硃紅